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狠下精准脱贫“绣花功夫” 全力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访源城区委书记邓卓文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源城区建立了扶贫大数据平台,对贫困人口实施动态管理。根据扶贫信息系统监测显示,全区目前已有933户2336人贫困人口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占贫困总人口的99.36%。10日上午,源城区委书记邓卓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今年8月,全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7户2351人。其中:省定贫困村5个,贫困人口336户945人,由深圳大鹏新区挂钩帮扶。2018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64元;贫困村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17486元,最高的是22692元,全部达到全省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8元)的60%以上。

“志智”双扶成效显

源城区强化持续增收措施,增强脱贫解困能力,全面推进“志智”双扶行动。着力解决“精神贫困”,不断激发和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贫困户的思想逐渐从过往的“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展种养,增加收入。据统计,全区有406户贫困户参加统筹的种养和自主发展种养,占贫困户总数的42.7%;已经有收益的种养产业项目平均每个项目纯收益2070元,预计平均每户种养纯收入可达到3800元/年。

在此基础上,源城区还全力推进资产扶贫项目落地见成效。立足当地实际,源城区充分发挥扶贫资金作用,自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该区贫困户共投资入股资产收益类扶贫项目18个,项目运营良好、收益稳定。据统计,全区共有652户贫困户纳入到投资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园、双头双创电子创业园、光伏项目、小额贷款投资、无花果种植、百香果种植等分红收益项目当中,预计平均资产收益每户每年可分红5100元。

连片开发“拔头魁”

源城区全面落实转移就业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向贫困户提供岗位,通过“以奖代补”、订制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推进就近就业、灵活就业,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同时,依托深圳大鹏(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园等工业园区,推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基本实现“进厂务工不出镇”。脱贫攻坚期间,就业脱贫成为源城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区就业务工人数始终保持在600人以上,6个月稳定就业率达到80%,务工年人均收入达到25010元。

邓卓文说,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源城区以陂角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为契机,以点带面推动“陂角村、坪围村、上村村、高围村、埔前村”五村及“南陂、中田、莲塘岭、赤岭”四村连片开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快上村村红色旅游文化基地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迹,擦亮罗焕荣故居红色品牌,为五村连片开发增加红色元素;以在建的鹏城大道为纽带,科学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发展一批休闲农庄、特色民宿、乡村美食项目,从而带旺整个片区,带动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

用“绣花功夫”决胜脱贫攻坚

近年来,源城区的扶贫工作一直是市里的排头兵。“在今后一段时期,源城区的扶贫工作也绝不能松懈。”邓卓文对此表示,源城区将继续吃透吃准各项帮扶政策,提高工作水平,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做表面文章,在当前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工作更过细、帮扶更精准,要用绣花的功夫,坚决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档案资料规范,确保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接下来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源城区将紧盯实现“三确保一力争”目标任务,聚焦高质量稳定脱贫,精准施策主动出击,全力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将重点抓好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工作责任。今明两年,区党政一把手每月至少一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将对全区28个村开展扶贫检查调研工作;镇(街)党政一把手每月至少3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镇(街)书记遍访贫困户率达到70%以上,村支部书记对辖区内贫困户全部遍访;区扶贫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每季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行业部门每季度开展行业分析,每半年进行情况通报。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赟 通讯员 袁定央






上一篇:省检查组到我市 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检查
下一篇:市督导组到连平督导 灾后复产重建工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