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 实现灾后大建设大改变——访连平县委书记俞志锋
连平一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来抓,目前全县省定贫困村30个,面上村129个,全县贫困户6051户16756人,已累计到位帮扶资金4.90亿元,60%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资产性收益项目,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4494人,已实现脱贫人口15170人,脱贫率90%。
近日,就连平县脱贫攻坚这一主题,连平县委书记俞志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连平县继续贯彻落实好主要领导身体力行抓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和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户机制,全面压实县镇村扶贫主体责任、职能部门行业扶贫责任和挂钩单位帮扶责任,把脱贫攻坚与灾后复产重建结合起来,全力攻克最后堡垒,确保脱贫,并实现灾后大建设大改变。
领导真抓干部真扶农户真干
连平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经常深入镇村一线开展调研。同时,连平严格落实对各镇、各省定贫困村和面上村的挂钩制度,努力营造“领导真抓、干部真扶、农户真干”的浓厚氛围。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连平注重落实政策和精准施策。通过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补助,保障贫困户“学”的问题,对2018-2019学年贫困户子女共计补助3060人次共1011.25万元。通过落实贫困人口参加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贫困户“病”的问题,当前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已全面参保。通过危房改造,解决贫困户“住”的问题,2016年至2018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2871户,圆了贫困户“安居梦”。同时,连平还注意关爱特殊人群,全面落实“应保尽保”政策和残疾人保障政策。
各显神通摆脱贫困
连平着重抓特色产业,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该县油溪镇富乐村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养鸡大户+贫困户”,发展温氏鸡养殖,其中裕民养殖场已有3座养鸡大棚,年出产成鸡14万只以上,每年为村集体及34户贫困户带来近43万元的收入。忠信镇柘陂村则全力打造“红黑紫”(红玫瑰+黑蒜+紫珠)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连平县还积极抓投资收益,完善收益分配管理机制,积极推动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全县60%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了资产性收益项目。全县3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入股连平农商行(每村入股99万元),此举可让每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7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连平县还积极抓就业帮扶增收,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精准扶贫招聘会23场次,累计转移贫困户劳动力就业449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劳动力127人,31个扶贫工作坊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187人。田源镇田东村残疾人贫困户叶志团在帮扶单位帮助下,积极学习玉米种植技能,目前种植规模发展到30多亩,荣获“河源市2018年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残疾人公益赛”三等奖。大湖镇库区村单亲母亲贫困户曾演娥,种植灵芝,平均年产灵芝孢子粉100公斤,年收入达6万元——此乃得益于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教她种植技术和电商知识,帮助她攻破了技术关和销售关。此外,溪山镇东水村的“爱心超市”、上坪镇东南村的“五点半”课堂等,均各特色。
多措并举攻克最后堡垒
俞志锋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缺少龙头企业引领,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的信息来源有限,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是连平未来脱贫攻坚必须攻下的难关。为此,连平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集中力量主攻未脱贫人口,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补齐“三保障”短板,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全力攻克最后堡垒,借助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坪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
同时突出抓好各级扶贫干部学习培训,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组成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组,每月随机抽取一个镇进行现场办公,检查各镇村各帮扶单位责任落实、脱贫成效、资金使用管理、问题整改等情况,较真碰硬,督促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另外,通过新增产业帮扶资金、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政策兜底等方式,帮助因灾返贫的农户实现脱贫目标,坚持把基础设施重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整治、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确保实现灾后大建设大变样。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谢鑫 通讯员 彭志通 袁定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