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筑牢“医疗保障线” 注入“脱贫强心剂”——访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永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扶贫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自2019年1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河源市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医保局)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全市实际,充分发挥保基本、救大病、托底线的民生保障功能,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水平,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力度,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完善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惠民,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

10835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医保

纵观我市城乡贫困家庭,不难发现因病致贫是占比很大的成因之一,精准扶贫,更要扶到点子上,从致贫原因找出路和脱贫办法。面对贫困人口在看病就医方面的困境和难题,市医保局多措并举,全力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永贞说,除了全面落实好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全额资助政策外,继续实行贫困人口参保的“绿色通道”,实现了贫困人口“随时参保、随时标识、随时享受医保待遇”。截至11月底,全市10835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均已全部参加了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加大大病保险保障力度。今年以来,市医保局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降低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参加城乡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为一般人群起付标准的30%,即2910元;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特困供养人员,起付标准为一般人群起付标准的20%,即1940元,比2018年分别降了690元、460元。

164家定点医院实现“一站式”结算

曾永贞说,市医保局还继续提高报销比例,保障贫困人员大病保险待遇,参加城乡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截至11月15日,2019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赔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低保对象1768人次、赔付总额1069.11万元;特困供养人员赔付115人次,赔付总额72.62万元。

健康扶贫,依托兜底保障打实基础。针对所有贫困人口,市医保局在原有医疗保障政策基础上,加大医疗救助托底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救助比例,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扶贫保险报销后,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住院费用予以全额救助,不设医疗救助起付线,不设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其他重点医疗救助对象,个人自付住院费用按照80%的比例救助,不设医疗救助起付线,比201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此外,大力推动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164家定点医院实现了市内“一站式”结算服务,占全市定点医院数的92%,已结算业务13542人次,医疗救助结算资金1374.26万元;全市29家定点医院实现了跨市、跨省“一站式”结算服务。

多措并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于下一步的医疗保障扶贫工作,曾永贞表示,将按照市委“三确保一力争”的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医疗保障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强化责任担当,为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贡献,即坚持现行制度落地见效,聚焦现有制度,狠抓落地见效,既确保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又要防范出现不可持续的问题,积极开展扶贫措施探索,在2020年底前转为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框架下进行;坚持制度设计着眼长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鼓作气、精准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因病致贫返贫这一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另外,市医保局还将坚持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医保、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扶贫、残联等部门的工作衔接、政策衔接,加快推进系统数据实时更新,提升与医保结算系统的数据交换效率,全面推进“一站式”结算。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林涛出席全市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以问题倒逼以结果说话 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
下一篇:林涛到灯塔盆地调研时强调 要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