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海螺角

■谢亚镜

孩提时代,一次与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无意中在自家的阁楼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不知名称的物件,我像捡了宝贝似地抱在胸前跑去问爷爷。爷爷说,这是海螺角,样子像田螺,是你的老爷爷在十万挑夫上江西年代,到潮汕地区贩盐时从海边捡回来的,说着,老当益壮的爷爷一鼓作气吹起来,海螺角立即发出十分好听的嘟嘟声。

海螺角原名海螺,汉语词典记载:海螺,海里产的螺的统称,个儿一般较大,壳可以做号角或工艺品。它是一种软体动物,头尾小中间大,呈两个圆锥体组合而成的模样、个大的身长三十多厘米,其头部是可开合的小孩巴掌大小的阔嘴巴,有触须,尾部则从螺身中段呈螺旋状锥形向后缩小。因其生长海域不同,有苍黑、米黄、灰白等颜色。海螺去掉里面软体,就是一个现成的海螺角。吹角时右手扣进海螺头部口里的唇床,深呼吸后鼓起腮帮,嘴巴对准海螺尾部小孔猛吹,气流通过其弯曲旋转的洞孔,就会发出“嘟嘟嘟”的响声。吹海螺角一般都挑选身强力壮肺活量大且元气充沛的人担任。会吹者站在高处或空旷原野,雄浑豪放的号角声可传数里之遥。相传古代两军阵前交战发号施令、绿林好汉召集人马驱盗捉贼就已经使用海螺角。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期反围剿战斗中,毛泽东曾有“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诗句,可以想象“鼓角”之角,很有可能就是海螺角,毛泽东此诗借古喻今也好,实有使用也罢,都可认定海螺角的功能和作用已升格应用到军事层面上。

民间使用海螺角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每个生产大队的自然村都有一两个海螺角,凡发现野兽伤害家禽或损害农作物,海螺角一响,人们立即操起家伙群起而逐之,将野兽驱离或击毙。春节过年时,村里马灯团打马灯的时候,当地主管部门会有组织地进行调演、汇演或村与村互邀出演,打马灯的习俗一般从大年三十晚一直不间断地持续到元宵节以后。当这村马灯团到另一村演出,到达该村地界时,就要吹响海螺角,一为自我宣传,二为增添气氛,三为通知群众看演出,一举三得,海螺角不负号角之盛名。

前不久,作客朋友家,偶然看见客厅典雅的窗架上陈列着一排经过雕饰的海螺角,大的光怪陆离,小的玲珑透剔,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闪着星光,赏心悦目。面对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我兴致盎然,随手逐个取来把玩良久,心里竟莫名生出占为己有的欲望。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小小海螺角,能派大用场,物质不灭,各有其所。海螺号角的嘟嘟声,透着沧桑,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耐人寻味。

 



相关热词搜索:海螺角


上一篇:浸染花香的思念
下一篇:文学需要塑造 新的青年形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