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从细节谈起
小说创作除了人物形象刻画和语言特点锤炼之外,还特别注重情节和细节的描写,这是个常识问题。
细究起来也不单是小说才注重细节,散文创作也一样不可或缺。贾平凹先生在《祭父》文中写到了一个情节:因为家里穷,父亲决定把一头没长大的中猪卖了,并说好卖了猪一定吃碗辣子面条再回家。父子俩一早出门在食品站排起长龙等候,待轮到他们时,刚好下班,只能等到下午。此时贾家父子又饥又渴,看到猪在拉屎,那心痛得如同看到一块块猪肉掉在地上。好不容易等到了上班,收购员一看贾家的猪,骨瘦如柴,毛如刺猬,酷似一头野生的小山猪,只一句:不收!贾父哀求道,那就按最差等级收吧。回答却是:不要钱也不收。此时的贾父既无奈亦无话可说,父子俩只好拉起运猪的架子车默默地往家走。一人打前,一人在后,一路上谁都没说话,再也没感觉到饿。
而红孩先生在《香椿树》一文中,提到了一位家境殷实却又喜爱显摆的邻居老太太,那老太太逢年过节包饺子时总爱跑到红孩家里,大声嚷嚷着馅里怎么不放肉?怎么不放肉?红孩家里穷,母亲放不起肉,只把一些粉葛和时蔬剁成饺子馅。红孩端着盆子一下窜到老太太跟前,用筷子挑起饺子馅说:这不是肉?这不是肉?你老眼昏花没看清吧!这个细节只有两句对话就把整个场景勾勒出来了。在此我们除了感受到邻居老太太的张扬和显摆,亦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年少)的反感、厌恶、叛逆、虚荣等多种复杂而微妙的情绪。
上述两篇散文都以各自的亲历为切入,从最微小的细节入手,反映出饥馑岁月的时代大背景,描述出生动写实的活动现场。让人读后或唏嘘或慨叹或动心。于是,什么时候想写散文?什么样的散文才叫好散文,是不是因为有了心动的时候想写散文?读后能动心的才是好散文?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心动”和“动心”的情节细节便成为散文创作的因果关系。
上一篇:关于读书——从体裁谈起
下一篇:关于赏析——从品作学文谈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