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源城以“1+6+N”的工作思路为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源城以“1+6+N”的工作思路为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画卷展开 美好生活未来可期
 

从源城区高埔岗街镇走过一条蜿蜒整洁的沥青小道,你可以看到,树木成群地耸立在路的两旁,树影投满一地;串串小花在风中摇曳,空气弥漫着花香。其意境,颇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感觉,这就是高埔岗的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区。而大水井这个地方早先仅是河源市高埔岗农场知青的一个部落。如今大水井的振兴正是源城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据悉,去年以来,源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以“1+6+N”的工作思路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力促源城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的开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秀美乡村画卷正在展开。


源城埔前镇上村村。

源城区埔前镇2018年首届水果采摘节在坪围村举行,以活动带旺乡村游,助力脱贫奔康。

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你印象中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对很多从农村出来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是泥巴路、瓦房、烟囱……然而走在源城的农村,却是一幅“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画面。

据悉,源城区紧紧围绕“全域创建示范村,五村连片做标兵”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抓好埔前镇“5+1”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此示范带动该区其他面上村开展综合整治工作。目前,源城区26个行政村(不含东埔村、太阳升村)的“三清理”已完成69.2%、“三拆除”已完成58.7%、“三整治”已完成82.2%。同时,源城还全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坚持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运作模式,每村配备6到10名保洁员,新配置87个封闭式垃圾屋,实现了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此外,在乡村建设上,源城还大力推进“五通四进村”和村庄“六有”,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2017年以来,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约7241.18万元,实现改造农村危旧房52户;完成约28公里村道硬底化,2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达到90%以上,200人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全面完成;新开通公交进村专线3条,村村通公交实现全覆盖;实施了约25公里村道绿化、人行道、乡土篱笆等美化工程,增设了220余处标识、标牌、标线;加强村庄特色风貌管控,实施了60栋房屋风貌立面改造;修缮文化祠堂10个,新完成3个村小组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升级改造了一批小公园、小广场;顺利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行政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实施“厕所革命”建设标准化公厕5个,配置了6个农资废弃物回收站点等,源城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初显成效。

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3倍

去年8月,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的无花果迎来了大丰收,村集体种植的80亩无花果预计产值60万元左右,纯利润20万元左右,61户贫困户人均分红超过1000元。坪围村是省定贫困村,由深圳市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综合办等10家单位挂钩帮扶,市府办派驻扶贫第一书记。经精准识别,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185人。因无花果种植周期比较短、见效快,利润比较可观,经过驻村工作队反复论证后,选定将无花果种植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坪围村种植无花果180亩,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发展无花果产业的贫困村,也是河源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无花果种植村,故称为河源“无花果第一村”。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据悉,近年来,源城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起来,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力促农民生活富裕。据悉,源城区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帮扶初期的3850元提高到12735元,增长了约3.3倍;源城区政府二次兜底扶持政策全面推开;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患重特大疾病救助纳入率100%;在校贫困学生教育补助辖区内发放率达100%。贫困人口就业务工达到580人,占贫困总人口劳动力人数的72.4%,人均年工资收入21000多元;源城区477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到15个长效稳定产业项目当中,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能力发展种养业的贫困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源城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750万元。

抓党建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是革命先烈罗焕荣的故乡,被省委组织部认定为全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创建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通过入户走访、调研等形式,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确立了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上村村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红色基因文化相结合,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修复罗焕荣故居等一系列举措,为古朴的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来,该村将加快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项目落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带动乡村绿色生态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源城区将基层党建和综合整治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同部署、同考核,切实压实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责任,补齐配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源泉动力。源城区加强“头雁”培育,扎实做好驻村乡村振兴工作组选派工作,严格落实人员派驻制度,在全区范围内选派了24名正股级以上的优秀干部派驻在全区18个区直帮扶的面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组组长,负责落实、推进、协调村级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同时,源城还积极打造“支部+志愿服务之城”,在农村深入开展“中国梦·源城美”情暖四季等主题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不断增强村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让农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推行党建+“小单元网格治理”模式。镇(街道)党(工)委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在职党员的年龄、特长等实际情况,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片区、街路为基本单元划定若干个网格,由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发挥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此外,源城还指导该区28个村完成了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并在埔前镇上村村、坪围村开展“十个一”(完善制定一个村规民约,打造一个社区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广场,创作一个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绘,推出一个善行义举榜,设立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一个形势政策栏,建立一个志愿服务队,举办一个参与广泛的常态化文化活动,组建一个居民自治组织,建立一个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如今,乡风文明建设逐步完善。

本报记者 刘曦 特约记者 黄赟






上一篇:年终奖惹得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人称自己的年终奖是1袋红薯粉+1箱苹果
下一篇:源城着力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