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源城着力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源城着力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群众乐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源城区中山广场,几乎每周就有一台文艺节目演出让周边群众欣赏。这是源城区着力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取得的成果之一,也是让老百姓享受到的文化创建活动成果的一个例证。

去年以来,源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和打造“新”“心”两城的奋斗目标,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抓好政府实事,努力做好创范、创文以及党建、依法行政、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


源城区庆祝建党79周年晚会。(资料图片)

市民在源城区首届“非遗墟市”活动品尝客家美食。(资料图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退休后,我就在社区内组建了这个曲艺社,每周我们都会进行排练,丰富的退休生活让我过得更快乐,也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了。”源城区上城街道新兴社区曲艺社负责人邓其光如是说。邓其光所组建的曲艺社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十多年来,曲艺社在社区内排练的环境变好了,乐器齐备了,参加者也越来越多了。像邓其光这样的文体团队新兴社区共有8支。据新兴社区文体协管员谭晓兰介绍,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社区就会组织居民开展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各类主题文化活动,丰富的社区活动让节日更具人文情怀,让邻里关系更为和谐,让社区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可以说,新兴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为市民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地处东江河畔古老的龟峰塔下的新兴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社区充分发挥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资金作用,同时整合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资源,做到人、财、物统筹使用。中心内设有一站式综合服务室(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等便民服务)、图书室、党员活动室、曲艺室、舞蹈室、棋牌室、妇女儿童之家活动室等10余个活动室,市民可以在空余时间去文化活动中心参与各种活动。设备及环境的改善,推动着社区文化服务功能与党员教育、农技推广、科技普及、体育活动等公共服务职能有机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加强与市、区等上级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一体化服务,建设图书“一卡通”通借通还系统。

新兴社区丰富的文化活动只是源城区基础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悉,截至目前,源城区共建成68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00%全覆盖。源城区文化馆、图书馆提质升级改造后,均获得国家一级馆殊荣,其中文化馆被定为省总分馆建设经验推广示范点。同时,源城区还统筹利用社会各类场室,对学校、企业、协会等民间团体、培训机构的场室进行有效整合,建成7个公共文化特色驿站,设立20个流动青少年宫、13个移动文化馆及10个漂流小书屋,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接纳空间。

多举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去年12月17日下午,源城区图书馆总馆志愿者来到金沟湾小学分馆,开展“四点半学堂”进校园“放飞梦想”风筝制作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源城区图书馆志愿者为每组参加活动的学生发放一份风筝半成品,并提供彩色画笔、颜料等。在志愿者的热情指导下,同学们为自己的风筝涂上绚丽的色彩,最后把风筝配件安装好,这样一个好看又独一无二的风筝就制作好了。然后,同学们拿着制作好的风筝,来到操场一起放飞风筝,放飞梦想。据悉,去年以来,源城区图书馆实现开展“四点半学堂”活动常态化,每周定期举办以下棋、折纸、绘画、朗诵等为内容的活动,开展“四点半学堂”活动41场、“读书会”活动3场、“暑假亲子观影”活动4场,不断丰富少年儿童课余文化生活。

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的在于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去年以来,源城通过实行场馆免费开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扩大流动服务的社会效果、统筹社会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推广文化志愿服务等五个方面着手,使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扎实推进场馆免费开放上,除源城区图书馆实现开展“四点半学堂”活动常态化外,源城区青少年文化宫还开设了9个项目的免费培训班,参与的青少年学员有600多人(次),举办暑假夏令营活动,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青睐;文化站室配合做好各类免费开放活动,扩大免费开放活动效果。

同时,源城区还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举办“贯彻十九大·文艺乐民心”文艺演出8场,将党的十九大精神送进千家万户;举办“新春暖槎城·文艺乐民心”新春文艺演出等春节文化活动共63场(次),为群众送去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举办了“书香源城”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千人诵读活动等系列读书活动。据统计,2018年,完成送戏下乡巡回演出任务共45场,惠及观众80000多人次,完成农村电影放映任务共336场,观影群众50000多人次。为扩大流动服务的社会效果,源城区还组织农村惠民文艺演出100多场,受惠受众人群达近200000人(次)。

在统筹社会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上,源城区积极推行菜单式、预约上门、量身定做等服务方式,引导群众自主选择文化产品和项目,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此外,源城区还大力组织文化志愿者参与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志愿者进社区活动30多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源城区创文志愿先锋队,文化志愿行为得到大力推广和社会一致好评。

传承民俗民风保护文化“瑰宝”

去年6月11日,在源城区中山广场里,源城区举行了首届“非遗墟市”活动。活动现场,2000多人一边欣赏客家山歌、粤曲、舞狮、腰鼓等民俗表演,一边品尝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萝卜粄、桂山茶等,以及汤圆、老鼠粉、豆腐花、九重皮等客家特色小吃。

去年以来,源城大力开展传承传统文化活动,推动源城区非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别在传承民俗民风上,源城区深入挖掘民俗民风特色,做好对“客家童谣”“客家方言”2个非遗项目的文字撰写工作,完成槎城故事、方言、对联、老童谣等内容的整理、校对工作,完成建区30周年(文化)图片的征集、整理工作;利用文化的特性,适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项目进行传承,如山歌、童谣传唱;关爱保护民俗文化,完成《槎城祠堂》纪录片拍摄工作并举办了首映式;为扩大客家民俗文化影响力,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源城区首届“非遗墟市”活动、“槎城情怀·民俗传承”客家清明节民间习俗活动、“粽情端午·浓香槎城”端午节传承民俗活动、“相聚金秋·情暖槎城”——中秋节习俗传承活动等系列民俗活动,充分展示客家文化风采,获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本报记者 刘曦 特约记者 黄赟






上一篇:源城以“1+6+N”的工作思路为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下一篇:源城区创新举措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筑牢坚强基层战斗堡垒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