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这个六一,让我们点亮孩子们的微心愿

记者走近连平县绣缎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倾听他们的六一微心愿

这个六一,让我们点亮孩子们的微心愿

他们出生在农村,父母长年在外打拼,爷爷奶奶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他们乖巧懂事,小小年纪就懂得父母工作的辛酸,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他们隐藏着自己的小心愿。但每逢六一儿童节,他们还是盼望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实现……


孩子们的心愿墙。

来自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登记在系统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到27837人,除了过年过节能够见到自己的父母外,他们剩下的都是期盼与想念。在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他们最想和自己的父母一同度过。前日,本报记者特地前往连平县绣缎镇中心小学,探访该校留守儿童,记录他们的六一儿童节微心愿。据悉,今年,河源晚报社将联手民革河源市委会、爱心企业,共同帮助这些孩子完成他们的微心愿,让他们快乐过六一。

留守儿童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绣缎镇中心小学是由一个校本部、两个教学点组成的一所镇一级小学,也是离县城最远的一所小学。”据绣缎镇中心小学校长周英华介绍,学校现有学生920人,覆盖了全镇10个村庄,其中留守儿童占了30%,大部分孩子都是父母双方或单方在外地打工,还有一部分则是单亲或者父母离异,而他们只能留在老人身边,或者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放养”的生活模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一部分孩子有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孩子们正在吃午餐。

“如何更有效地关爱留守儿童,让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也需要父母的配合。”周英华说。近年来,为了做好留守儿童家访工作,该校教师多次走村串户,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与家长座谈。与此同时,学校还每学期召开1-2次的家长会,并提前打电话给在读的学生家长,特别要求家长参加家长会。在家访和家长会中,老师会向父母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情况,与家长一同研究家校联合关爱教育孩子的方案。

此外,在该校,还有一块特别的生物园区,是深圳田区百花小学过来支教的老师李丽华一手创建,其通过劳动课和科学综合科等课堂,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创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用完早餐后孩子们自己洗餐具。

由于许多孩子居住在村里,每天往返6公里都得靠学校的5辆校车接送。去年,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便利,绣缎镇中心小学推出了“阳光厨房”,为学生提供午餐。前日中午,记者在现场看到,食堂工作人员正在为学生的午餐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食堂内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有序。记者注意到,在食堂各个角落装着一些摄像头,再到其他操作间、消毒间转了转,发现也都一一安装了摄像头。


课堂上孩子们仔细听讲。

“阳光厨房刚开始推行时,只有20多个学生,现在有60多名学生。”周英华告诉记者,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条件差,回家也不一定能吃上热饭菜,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在学校吃午饭。只是,由于学校条件限制,中午没有条件提供宿舍给孩子们休息,学校只能开放图书阅览室,让孩子们中午可以选择阅读,或者趴在桌上休息。


体育课的游戏让孩子们笑逐颜开。

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微心愿

采访过程中,本报记者也随机采访了4名学生,倾听他们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微心愿。

曾艺:

曾艺,13岁,家住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自小由母亲照顾带大。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后,在母亲出门上班前,他就已经到学校上课,直至晚上才能见到母亲。白天或者周末时间,他只能由70多岁的爷爷照顾。

看着母亲每天外出工作回家后疲惫的样子,曾艺很是心疼。几天前的母亲节,曾艺特地在家帮母亲做了一天家务,他说自己不想看到母亲这么辛苦,也想为母亲分担些家务劳动。采访中,曾艺还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只要母亲放假就会带着自己到连平县城、和平县城等附近地方玩。

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曾艺多半会利用一天的假期,在村里与邻居小朋友或者同学玩耍,没有玩具,也不会向母亲提自己的过节要求,因为他知道母亲平日在外工作很不易,所以他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给自己过节。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五年级已经有一米五二身高的他,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篮球,然后和同学分享运动带来的快乐。

叶名翔:

“你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吗?”面对记者的提问,13岁的叶名翔这样回答:“就是爸爸妈妈不在家的小孩子,这是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们说的。”采访中,善于表达的叶名翔告诉记者,父亲长年在河源打工,除了过年过节回家,其余时间基本在外工作,自己由爷爷及哥嫂带大。

自打叶名翔懂事以来,父亲从未和他一同过六一儿童节,他都是自己在家找同学朋友玩。虽然长期没法与父亲一同生活,但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是个对自己很严厉的人,几年前叶名翔用画笔把家里的墙面画花,父亲的一顿责骂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天晚上,他只能通过爷爷的手机与父亲通话、视频,见到平时别人的父亲总在孩子身边,他也心生羡慕。

个子不高的叶名翔是学校乒乓球队里的一员,每天下午下课后,他都会在学校与其他队员一同训练乒乓球,在10多个队员当中,他的乒乓球球技排名前五。在以前的六一儿童节,他从未收到过一份属于自己的儿童节礼物。今年,他想要一对乒乓球拍。

曾晓彤:

曾晓彤,13岁,就读六年级,她的妈妈长年在外务工,负担着一家人所有的生活开支,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只有等到快过年或者小长假,才有时间回来陪她几天。晓彤和78岁的奶奶住在一起。由于性格内向,晓彤在班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虽然甚少见到妈妈,晓彤却知道妈妈在努力工作,肩负着一家人的生活。晓彤告诉记者,小的时候,有时候想妈妈了,看着别的孩子都能跟妈妈视频,她也很想和妈妈视频,但是奶奶的手机却是老人机,只能听听妈妈的声音。

如今,临近毕业,在这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晓彤有一个小心愿,就是拥有一套《淘气包马小跳》。她说,自己常常很困惑,不知道怎么跟别人交朋友,想借助这本书帮助自己能更好地去认识自己、明白人生、读懂社会,也让她知道怎么去交朋友。

曾权毅:

就读三年级的曾权毅今年10岁,这个性格阳光,时不时喜欢咧嘴大笑的小男孩跟爷爷、妹妹生活在一起。

“爸爸在惠州工作,每天都很辛苦地卖菜,供我和妹妹读书。”小权毅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忙碌,他的父亲很少打电话跟他聊天,有时候忙碌起来,刚接起小权毅的电话,没说两句就要挂电话了。

小权毅最喜欢和最崇拜的人是爷爷,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后,他都喜欢缠着爷爷,看爷爷和邻居下棋。如今,在爷爷的教导下,小权毅也是一个象棋、军棋以及飞行棋小高手。由于爷爷每天的事情很多,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照顾妹妹的责任就落在了小权毅身上,为了让正在上幼儿园的妹妹听话一些,小权毅也想培养妹妹爱下棋的兴趣,“妹妹有点小,每次教她下棋,她总是胡乱下一通,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能学会”。

除了下棋,曾权毅还有一个爱好,喜欢踢足球。他说,他喜欢和小伙伴们在球场上奔跑,这让他觉得很开心。今年儿童节,他自己的微心愿是想要一个足球。

点亮微心愿,快乐过六一

2014年5月,河源晚报社发起“圆留守儿童节微心愿”公益爱心活动,并圆满为10位留守儿童圆了六一微心愿,活动得到广大读者认可参与;2015年6月1日,本报选定连平县溪山镇丰盘小学对10名单亲、留守儿童进行探访,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2016年5月底,河源晚报社与河源市中心血站、河源市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共同发起“牵手关爱,让地贫儿童过六一”活动,通过对11名地贫儿童探访,讲述地贫儿童家庭不同的故事,倾听地贫儿的心声,同时与爱心商家联系,组织开展地贫儿童游玩巴伐利亚庄园活动,帮助他们完成微心愿;2017年5月,河源晚报社对连平县田源镇长翠村长翠小学进行走访,通过对该校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报道,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外出乡贤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高度关注。随后,本报发起爱心公益活动,联合河源市潮联会、潮商会、连平县乐滋贝尔蛋糕店到该校共同开展圆梦六一活动。


孩子们把心愿贴上心愿墙。

在连平县绣缎镇中心小学的一处心愿墙上,孩子们写下了自己的六一儿童节愿望与想要的礼物。在采访中,本报记者还搜集了该校80多位贫困留守儿童的微心愿,拍摄了他们讲述自己微心愿的视频画面。同时,河源晚报社将联手民革河源市委会、爱心企业,共同开展2019年六一儿童节公益爱心活动,帮助这些孩子完成他们的微心愿,让他们快乐过六一。


下课后,孩子们在操场快乐玩耍。

留守儿童名单及他们的微心愿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

■本报记者 吴奕镇 吴文婷/文 杨志奇/图



相关热词搜索:六一 微心愿


上一篇:龙川龙母镇大力打造甜叶菊项目基地 让甜叶菊“甜”到村民心坎里
下一篇:河源高新区“一枚公章管审批”效益显著 审批时间缩短40%以上 企业为河源速度点赞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