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变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根据数据显示,各项宏观数据均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下滑。当前的利好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已经取得了十足的成效,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也正在复苏。

疫情究竟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全年的发展将受到哪些影响?记者专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分析。

一季度经济增长受到的冲击最大

春节之后发电耗煤量没有明显回升,同比大幅下降;2月以来全国高炉开工率持续处于65%以下。工业生产明显放缓,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3.5%。从工业三大门类来看,全部出现负增长,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制造业产值,同比为-15.7%。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13%,服务业增长同样显著放缓。

综合疫情形势,以及各项经济数据,徐洪才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的冲击显然比2003年的“非典”要大。

首先是经济背景不一样。2003年中国经济享有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全球化红利,且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现在则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也进入到下半场,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再叠加世界经济减速,外部环境变得复杂。

此外,经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10多年发展,现在中国经济的宏观杠杆率,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的杠杆率都比较高。最近几年,老百姓借钱买房,负债率节节攀升,潜在风险加大。今年最困难的是财政收支。

徐洪才认为,随着生产经营秩序基本恢复,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将会凸显出来。如果说过去主要是供应链中断导致供给不足,那么在供应链逐步修复之后,就是如何提振需求的问题了。一季度,一些新出口订单流失了,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对就业、银行贷款、税收带来影响,总需求因此受到抑制。

在徐洪才看来,一季度经济增长受到冲击最大,二季度出现反弹,三四季度逐渐恢复正常,增速大概在5.8%。

疫情对经济影响是暂时性的外部冲击

针对1—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徐洪才认为,整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冲击,但是支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并未改变。虽然主要经济指标下跌,但是符合预期。

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3323亿元,同比增速降到-24.5%,创历史最低。1-2月制造业投资增长-31.5%,是三大投资类别中最低的一项。

徐洪才表示,很多企业无法按时开工,生产订单被迫取消,投资相应减少。总体上看,与消费相比,疫情对投资的影响较小。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延迟复工造成短时间停产,实际影响有限。对基础设施项目来说,一些项目可能延迟开工,但疫情过后会陆续开工,全年影响不大。应该看到,疫情也会推动一些医疗基础设施项目的新增投资。政府近期密集推出的救助措施,如减税降费等,也会促进企业投资。预计下半年政府会加大投资,全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上升。现在国家发改委计划在七大领域扩大投资。下半年,投资将对经济增长做出突出贡献。

外贸进出口对于经济的影响,徐洪才则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消费和投资增长趋缓,加上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实施,2020年进出口贸易将进一步放缓。“总体来看,全年经常项目仍将保持顺差,但相比去年会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去年外贸顺差扩大,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占到12%左右,在投资、消费增速急剧下降的背景下,外贸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结合当前疫情的防控,徐洪才认为虽然工业生产和投资下滑较多,但一些积极因素开始显现。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在有序恢复,持续推动有序复工复产还有政策空间。

徐洪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是暂时性的外部冲击,目前境内疫情防控已经接近尾声,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各地复工复产有序进行,产业链、供应链修复稳步推进,供给和需求都在逐渐恢复。预期在二季度以后,整体经济将基本恢复正常。中国市场空间很大,农村城镇化进入下半场,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投资需求,新的消费需求衍生新的投资机遇,还有深化改革带来制度红利等,都预示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和内在向上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对“第二波冲击”不可掉以轻心

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美股多次熔断,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此,徐洪才认为,面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其中,最先稳住的应该是中国A股市场。首先,中国和全球的疫情周期是错位的,中国已经接近尾声,但美国和欧洲还在持续。其次,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一直处于低位,有可能走出独立行情。第三,美元动荡,全球资本可能加速流入中国,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避险资产的重要选择。

同时,徐洪才认为,疫情在全球蔓延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第二波冲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而言,全年外贸规模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全球商品流动和人员来往受到疫情的限制,外贸、外资必将受到冲击,就业、税收和经济增长都将受到负面影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对于应对举措,徐洪才认为,从政策面上看,要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两眼向内,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巩固前期复工成果的基础上,已出台的鼓励消费、扩大投资的政策都要加快落实。要把受疫情影响暂时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培育出来,加快推进七大领域的新基建投资项目的落地。

从央行货币政策来看,全球开启大水漫灌模式,中国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但要提高政策灵活性。在市场信心受挫的背景下,市场急剧动荡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流动性风险。因此,央行要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准降息等政策工具都应在考虑之列。展望未来,世界经济金融还将面临新的风险,要做好应对预案,以便快速做出反应。

据南方日报






上一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 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滋养企业成长壮大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