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 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

一系列成绩,报告着河源近年来强劲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去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排名全省第三,多个层面工作实现提效破局。《2019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市在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中区域竞争力、发展后劲均排名第一。

据悉,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李希书记把河源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专项规划,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掀起了一波波投资热潮。仅在我市今年春季经贸活动中,就引进98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91.89亿元;更有17家省属国企齐聚河源考察“掘金”,河源对市场各方的“虹吸效应”日益凸显。

当前,河源正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区位优势:

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现辖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和连平县,设江东新区和高新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73万。河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第一圈层,是大湾区外围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人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充足,具备良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振兴发展,交通先行。经过连续施工大干,510日,施工方中铁二十五局完成了赣深铁路四标枫深特大桥28-37号墩支撑垫石施工,标志着该标段二项目线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向赣深铁路实现全线通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了解,赣深铁路是赣粤东北部的一条经济大动脉,其规划运输能力为5000万人次/年。2021年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江西、广东又一条陆上出省大通道,彻底结束河源市不通高铁的历史。高铁通车后,河源至深圳约38分钟,至香港只需54分钟。

当前,河源境内已通车高速公路8条,在建高速公路2条,特别是途经河源的赣深客专将于2021年上半年建成通车,河源将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大内陆的黄金通道。

 

机遇与挑战:

对市场各方的“虹吸效应”日益凸显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和使命,河源正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步对接发展,全力承接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锚地”。一批央企和大型民企纷纷布局河源,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向河源集聚,正日益成为投资洼地、价值高地和重量级企业战略布局首选地。在我市今年春季经贸活动中, 98个项目实现签约,涉及5G技术开发、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电子商务服务、城市、田园综合体打造等领域;动工投产项目124个,计划投资总额712.42亿元,涵盖工业、民生、商业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农业、农业生态旅游、能源等领域。

此外,今年17家省属国企齐聚河源考察“掘金”,深入现场感受河源市场热度的持续升温和“虹吸效应”的持续增强。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同造价部副部长黄礼参与活动后表示,他是第三次来河源,一直在关注河源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接下来,该企业将利用好即将开通的赣深高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河源的发展,助力河源更好全域全面“融湾”“融深”。

 

政府服务:

高效贴心温暖服务

 工业园区是项目落地、产业集聚的平台和载体,更是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的动力源泉。河源拥有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省级产业园,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已开发85平方公里,落户项目1100个,“五县三区”实现省级产业园(产业集聚区)“全覆盖”。

 在营商环境方面,近年来,河源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坚持实行和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服务,竭力让每一位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满意,努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正是高效精准的“河源服务”造就了“河源速度”。在去年双十一来临之际,阿里巴巴河源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式启幕。据悉,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从接洽到签署投资协议仅用了两个月,从签约到动工用时3个月,从开工到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也只用了5个月。阿里巴巴项目有关负责人坦言,“河源是我见过的最高效、最贴心、最温暖的政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河源的速度、河源的热情、河源的服务以及政府部门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

 未来,河源将紧密对接中央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重大战略,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机遇,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奋力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

 

本报记者 刘曦







上一篇:丁红都会见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庄志强一行 推动河源汽配产业发展
下一篇:我市举行助残日爱心捐赠活动 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