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我市部署十项重点工作,提出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

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

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

 

昨日,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涛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关键词:“双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源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搭建起“1+13+4”组织架构,组织动员2.3万名党员干部,紧紧依靠广大群众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密防线,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受到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赴广东指导组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河源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17条”“全力减小疫情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的指导意见”,适时出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支持商贸服务业企业8条”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科学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成功举办2020年省属国企河源推介会、春季系列经贸活动、都市经济之城市建设项目招商推介会,实现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促进。

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十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抓常态化疫情防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报告要求,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因时因势完善好、运用好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网格化、专业化、数据化”三大防控机制作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好“稳”和“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关键词:“融湾”“融深”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融湾”“融深”仍是高频词。在今年十项重点工作中,有两项与“融湾”“融深”密切相关。报告指出,今年,河源将抓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现代产业,通过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5G产业发展、大力开发优质水资源、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融湾”“融深”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格局。

此外,河源将抓“融湾”“融深”,着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紧密对接“双区”产业布局,强化重点项目对接,加快交通互联互通、推动科技创新对接、提高园区承接能力、加快打造提升开放平台,在加快融入“双区”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乡村振兴

去年,河源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实现“三确保”目标,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三农”工作在大灾之年取得新成果。其中,25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出列标准;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各1个,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7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实现县区全覆盖;8573个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

今年,河源将继续抓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河源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完成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任务,全力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年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1080.03亿元,同比增长5.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1.43亿元,增长6.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实际利用外资5.96亿元,增长43.1%,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外贸进出口总额303亿元,增长11.9%,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288.4亿元,增长12.6%。《2019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市在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中区域竞争力、发展后劲均排名第一。

 

●全力“融湾”“融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农”工作在大灾之年取得新成果。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固投增速居全省首位。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

●“6·10”“6·12”救灾复产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幸福心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为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今年我市将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抓常态化疫情防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二、抓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抓“六保”促“六稳”,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四、抓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现代产业。

五、抓补齐短板,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水平。

六、抓“融湾”“融深”,着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七、抓品质提升,提高城市知名度。

八、抓改革攻坚,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

九、抓“三区并进”,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十、抓民生兜底保障,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上一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议报告振奋人心谋发展催人奋进
下一篇:捍卫公正 司法为民 务实发展 ——数说“两院”工作报告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