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全国人大代表在京参会时发声 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鼓与呼
本报讯 记者 刘曦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连线我市在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心系河源教育发展,以初心使命为民发声,传递河源好声音,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鼓与呼。
全国人大代表缪国乐说,十八大以来,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一直都是关键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了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对此,省委省政府也将以最大力度、最大的投入支持山区教育发展。“这个对我们河源的教育发展尤为重要。”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民办教育的发展,提振了民办教师的信心,并专门提出要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同时,扩大高校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招生规模,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这对我们粤东西北地区的孩子能够考入大学有书读、有好书读,可以享受教育发展成果,是一个非常利好的信息。”缪国乐说。
“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始终是老百姓对教育的核心愿望,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全国人大代表谢舒雯说,坚持人民至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就是倾听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呼声,回应人民对教育的期待,不断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让教育发展真正造福人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更加强烈,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就是要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优化教育的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的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李舒强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说,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的未来。他建议要尽快加大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支持投入,以便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以促进对河源的“人才扶贫”。“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应该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李舒强说,不管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提升教育质量,都要靠教师来实现,应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有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在农村,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和公费师范生制度,在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方面,依然要下大力气,出真招,在收入待遇、职称评定、编制等方面,应该让更多山区教师享受政策优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