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逐渐在全市各县区全面铺开 学生娃学起花朝戏木偶戏
近日,在深河中学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中,一部分学生正在排练紫金花朝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正在学唱《月光光》《爱唱山歌你就来》等经典客家山歌。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每周二的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河源的非遗文化项目。
据悉,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将国家级非遗项目紫金花朝戏、省级非遗项目河源客家山歌等引入校园,大力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目前,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已在全市各县区全面铺开,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拉近了青少年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正在学习紫金花朝戏。
非遗项目走进校园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为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市非遗保护中心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花朝戏、客家山歌、木偶戏、忠信花灯等非遗项目引进课堂,用主题讲座、展示演出、互动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保护地方文化的兴趣。
2018年11月,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被引入深河中学,并开设非遗传习班。同时,在源城区雅居乐学校、紫金县第一小学、和平县阳明中学等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各学校都在定期开展传授非遗的课外活动。
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花朝戏进校园推广普及活动,市文化馆还充分利用暑假期间,开设小学生培训班,培养小学生数百人。此外,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紫金金山幼儿园、紫金县第四小学等被增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基地”。作为全市最早挂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基地”之一,紫金县第一小学也是2017年河源市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之花朝戏进校园首个试点单位。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非遗进校园使学生们参与到非遗项目的学习和传承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普及传统艺术,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也为我市非物质文化传承再添新动力。
另外,从去年起,非遗进校园活动还增设传统技艺课程,邀请忠信花灯、和平埙(泥鸡)等传统制作手工艺传承人走进校园,让这些正在“下沉”的传统技艺走进课堂,在校园内得到活态传承。
据悉,市文化馆于2018年底启动“强师工程”,对全市各县区中小学校200余名教师进行传统文化艺术师培训,邀请了山歌剧、花朝戏和采茶戏这3项我市本土非遗文化界的名家和传承人进行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方式,将传统艺术传授给参加培训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提升河源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推进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更好地向中小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馆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优势,让非遗项目走进更多校园,开展更多形式的文化传承活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感受我市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从小在心里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