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少年有志气,国家有未来”……这样的红色文化宣传标语在柘陂村随处可见。柘陂村位于连平县忠信镇,是全省60个“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村之一。走进柘陂村,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墙壁上画满了革命英雄人物,刘胡兰、王二小等英雄人物被栩栩如生地画在忠信镇华南小学门口,柘陂村就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革命精神渗透到孩子心中。
柘陂村红色文化建设。本报记者 曹志成 摄
以华南小学为据点,发展革命对象
“在这里活跃着年青一代,在这里开辟着革命大道。”这是华南小学的校歌,7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传唱在柘陂村,它讲述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生。
1941年春,中共地下党员钟明到华南小学任教,开展革命活动,同时发展了柘陂进步青年学生吴建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钟明因革命斗争需要调离华南小学,邓基、张增珠等10余位同志相继来到华南小学,以教书工作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革命活动。
掩护地下党员,培养部队骨干。1944年,地下党在柘陂张屋开办“警钟”卷烟店,掩护了一批被通缉的外地地下党员。同年,邓基在华南小学挑选了罗楚生、罗华康、李根等10名优秀教师输送到抗日战争前线东江纵队,成为部队骨干,后随军北撤山东。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活动,邓基首先在华南小学成立党支部,吸收村民吴文炯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连平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邓基以华南小学为据点,领导全县地下党的革命斗争活动。
开展革命活动,支援抗日和解放战争
为唤醒群众的爱国意识,加入抗日救国行列,1945年春节期间,抗日救亡宣传队和华南小学师生以醒狮团舞狮名义到忠信街、大塘正、高乾头等地开展宣传活动,撒发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地下党革命同志动员华南小学教师到柘陂寨、新屋、文馆、新屋址等村寨开办四间新型的农民夜校,入读的青年农民近300人。此外,地下党革命同志还组织华南小学进步师生和优秀青年农民成立了“青年救亡读书会”,为地下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
投笔从戎上战场,英勇无畏杀敌军。1947年3月,九连山高举武装斗争大旗,华南小学两届毕业生在毕业后90%都参加了九连山游击队,首批参加游击队的有40多人。当时华南小学校长吴友光主动把自己的机枪、步枪、子弹、稻谷等送给九连山游击队,支援解放战争。
1949年9月,连平县全境解放,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柘陂华南小学成为连平县人民政府县委临时办公所在地,邓基任连平县委书记兼县长。
为弘扬革命斗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柘陂村对华南小学党组织旧址进行修缮、扩大,并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完善,对红色革命文化深入挖掘,通过观看革命遗址、聆听革命故事、开展纪念活动等形式,发展红色旅游,并结合忠信花灯、司前村的吴氏家训文化、大湖镇的红色资源,形成一条红色党建教育参观路线,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谢梦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