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解百姓“急难愁盼” 我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综述

党的百年历史,不止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更是一部“亲民史、爱民史、为民史”,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全市“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围绕“小切口、大变化”,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交出一份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答卷,持续提升民生供给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推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蓝塘服务区服务楼前的“红色讲堂”成了合影打卡地。钟剑锋 摄

创新推出“为群众办文艺”特色活动

近日,“永远跟党走·筑梦新时代”——河源市“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歌手大赛和合唱比赛决赛举行,5名独唱选手和12个合唱团满怀深情,用悠扬响亮的歌声传递心中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特殊的礼物。

这是我市创新推出的“为群众办文艺”特色活动之一,像这样让观众欢呼的文艺作品还有许多——紫金县利用花朝戏这一全国稀有剧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紫金农民英勇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战斗事迹为背景,创作大型现代花朝戏《血田英魂》;龙川县以土地革命时期龙川人民以挑担方式为中央苏区运送食盐等物资为背景,创作客家山歌剧《十万挑夫上赣南》;源城区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背景,编演客家山歌小戏《还愿》,还创作出《东江三杰》河源红色人物故事连环画……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从本地红色资源中汲取营养剂和动力源,通过打造歌舞音乐矩阵,唱响共产党好的嘹亮歌声;创作诗书画摄精品,谱写百年征程的红色篇章;制作影视剧广播剧,再现红色河源的历史场景;开展进镇入村行动,打通文艺传播最后一公里等创新举措,让群众在文艺之美中感受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据了解,我市计划在年底将歌舞音乐、诗书画摄、影视剧广播剧等红色文艺作品进行集中展示,接受群众投票和点评,让群众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打造“优秀红色文艺民意榜”,并进行汇演汇编,让“为群众办文艺”特色活动高潮迭起。

十万党员干部返乡办实事

轰轰烈烈搞清洁,干干净净迎小康!3月份至今,一场轰轰烈烈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在龙川县各镇各乡村开展,龙川各级党员干部走进乡村,投入到一场美化家园的行动中,党员干部的带头,带动了广大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的“主人翁”意识,共同投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解百姓“急难愁盼”,龙川不做“表面文章”,不开“空头支票”。2月下旬起,龙川在全县深入实施“十万党员干部返乡”计划,组织各级各单位党员干部利用周末时间回乡,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身村庄清洁行动,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身政策宣传活动,聚焦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投身入户走访活动,在田间地头学党史办实事,有力推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投身入户走访活动中,龙川组织返乡党员干部发挥“人亲路熟”优势,深入走访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干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贫困残疾人等,切实加大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关心关怀力度,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目前,河源正在推广龙川县的经验做法,全市掀起了党员干部返乡办实事的热潮。

创建“两街两园”,解决就业问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以下这串精彩数字是最好的答案——“河源家政一条街”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新平台,进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目前在各县区乡镇设立100多个培训点,每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10000人次以上;“粤菜师傅美食一条街”成为弘扬传播客家饮食文化新名片,该街共有美食店面50多卡,以20个专业村、知名村和10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菜品为基础,挖掘乡村客家饮食传承人200多人,目前我市饮食行业人员逾6万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7万多人;“深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孵化人力资源新基地,现已进驻120多家重点企业,帮助5000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每年对外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人以上;“深河农村电商产业园”成为农产品物流销售重要的新渠道,目前已联合117家规模电商企业入驻“深河e家”,建立农村电商示范站160个,建立一支“粉丝”超十万的电商网红队伍,培养了480名“一村一品”农村电商带头人,帮助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实现就业创业。

这是市人社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能量,转化为推动人社事业发展的具体成效。市人社局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以创建“两街两园”为抓手,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助力人社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志愿红”为民生“小”事“添薪加柴”

我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志愿红”一路相伴。你看,五一小长假在紫惠高速蓝塘服务区,通驿粤东分公司志愿服务队开设“红色讲堂”,以文字“讲述”百年辉煌党史和革命先烈事迹,以可爱的红军卡通模型向游客宣讲党史,吸引旅客合影打卡。你看,在万绿湖游客中心,河源海事局成立首支“湖小青”志愿服务队,建立首个“湖小青”志愿服务驿站,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活动24场、召集社会志愿者500余人次、累计巡航总里程230公里、检视重点水域12处、协助海事部门检查船舶3艘,劝返进入水源保护地船舶10余艘。

此外,源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奔赴各镇(街道)开展“我为老兵办实事”之爱心义剪及打扫卫生志愿服务活动,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复员军人、退伍老兵,志愿者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老人理发和打扫卫生。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源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雷锋精神结合起来,与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践行了党员初心使命、展现了志愿服务精神,目前已开展环境卫生清洁、义诊义演、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助教助学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2000场次,超过10万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为民生“小”事“添薪加柴”,助力打造人民幸福“心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上一篇:本报“寻访红色记忆”采风活动走进龙川福建会馆 追忆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