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江水滔滔可为证 丹心“红”透东江畔 东源县蓝口镇老埔场张丁部队革命斗争故事为乡村振兴提供红色动力

“原东江纵队司令部警卫排文化教员、后勤副官刘铭才回忆:设在张丁家的老埔场联络站成为闻名东江的联络站。钟俊贤(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员、政委)等人从香港带着电台到九连山,也从这个联络站上落接送。老埔场联络站成为粤东北闻名遐迩的打不倒、拖不垮的联络站,有力支援革命斗争……”这是深圳市工商联驻老埔场村工作队组织力量挖掘收集到的东源县蓝口镇张丁革命斗争的部分事迹。

近日,驻村工作队队员、老埔场党史研究专班成员古晓雯告诉记者,由于革命事迹已过半个多世纪,驻村工作队收集张丁部队革命故事很是辛苦,既要抢抓机遇固定口述史,又要大浪淘沙翻阅历史文献,但为了提升老埔场村历史自信和家国情怀,为乡村振兴提供红色动力,工作队以初心铸恒心,一点点收集起来。一次次新的发现,一次次受到感动,能为挖掘老埔场村红色历史出一分力,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丹心“红”透东江畔

在东源县蓝口镇老埔场村,记者感到处处被“红色”包围,在村道两旁的墙体上,随处可见红色主题壁画,浓浓的红色文化信息扑面而来,怎一个“红色”了得?

“红色初秧,香水山塘”,就是驻村第一书记给老埔场的总结和愿景,其拥“一迹两曲四围七寨十八塘”的独特历史禀赋和自然景观,坐拥东江西岸氧润秘境,引流横坑河水曲绕田间。全村四季皆绿,是河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里面的产业瑰宝。而这“一迹”就是革命先驱张丁同志纪念碑。如今,围绕这一纪念碑和边纵联络站遗址,建起了老埔场边纵纪念广场。

据纪念碑广场史料记载,张丁是老埔场村人,生于1917年,卒于1960年。1935年,张丁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民族解放运动。1936年发动带领全村热血青年加入革命,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张丁1943年入党,1947年加入粤赣边支队,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第四团“江防”大队飞马中队副指导员,飞鹏中队、短枪中队中队长等职务,先后参与打响九连山、大人岭、大坪等战斗,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令敌人闻风丧胆。1949年5月,张丁参加了我军与国民党保安十三团曾天节部在沙村(即现在的老埔场村咸水塘)的谈判,谈判期间担任警卫和情报任务,促成策反了保安十三团。

“红色山村”分外红

黄田镇鹤塘村79岁老人廖月欣回忆说,当年张丁在东江一带是很有影响力的,是个热心肠,喜欢帮助人,与村民相处很融洽。当年鹤塘战斗即将打响前,张丁带着队伍在廖月欣家召开战前会议,年仅8岁的廖月欣看着他们拿着碗,每人一口“鸡血酒”,喝完便整队出发,个个视死如归。其实,在艰难的岁月里,哪里有酒喝,只不过是一碗白开水罢了。廖月欣老人感叹:“他们整个队伍看起来都像不怕死的。”

在市党史办、东源县委组织部指导下,老埔场村成立村级党史专班,确立“边纵张丁部队沙村革命战斗故事”研究课题,建设以“老埔场边纵纪念广场”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同时将特色产业进行红色赋能,建设成为“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三同教育基地”,推动城市非公党建与农村基层党建联建,共同追忆红色革命岁月,从历史自信、家国自信中提炼脱贫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古晓雯说,革命先辈张丁出生、成长于老埔场村,为解放东江流域的革命斗争作出了贡献,是老埔场村党员群众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代代相传的遗产,要做好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前段时间,老埔场村还开展了“党员心向党,党的光辉照我心”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东源县直联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老埔场村党总支全体党员来到老埔场边纵纪念广场,重温入党誓词,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用以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奋力推动全村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近年来,老埔场村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用“红色引擎”组织振兴工程、“红色产业”长效脱贫工程、“红色誓言”文化创建工程、“红色基建”民生生态振兴工程等“四个红色”推动乡村振兴,加快老埔场村经济发展,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得到提升。老埔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波说,目前全村正在积极打造集红色旅游、农业休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红色乡村,将红色基因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串联小番茄休闲采摘季,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相得益彰。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邮储银行河源连平县支行个人信用 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点揭牌 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