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源城区埔前镇依托粤赣高速,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和生态旅游业 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作为河源的“南大门”,源城区埔前镇是珠三角地区沿着粤赣高速返回河源的必经之地。近年来,作为源城区实施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埔前镇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依托着粤贛高速,把特色农副产品“送”出去,将八方游客客商迎进来。对于埔前镇来说,粤赣高速是旅游大通道,更是一条经济快速路。

四通八达的柏油路贯穿在绿水青山之间,连接着埔前镇一个个美丽村庄。源城区对埔前镇坪围村、上村村、高围村、陂角村、埔前村5个行政村进行连片建设,依托各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做到因村制宜、分类施策,突出客家文化特色,体现“一村一韵”,彰显个性魅力,科学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力求打造具有“槎城之南,桂山璞玉,客家风情,生态田园”形象特色的美丽乡村连片示范村。


埔前镇陂角村美丽乡村风貌。本报记者 曹志成 摄

盘活文旅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

从粤赣高速埔前出口驱车前往陂角村,路程不到10分钟。干净整洁的村道,推门见绿的美丽庭院,如诗如画的田间美景,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名单,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旺角”。雕梁画栋、青砖黛瓦的禾悦庄,引领农业科技尖端潮流的蔬果梦工厂以及被心形稻田、田园栈道、油菜花海环绕的网红咖啡厅……总投资达200亿元的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更是陂角村的“金字招牌”和颜值担当。据不完全统计,五一期间,陂角村每天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陂角村充分发挥交通优势,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资源,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春沐源项目落地,“蔬香公园”建成,以杨家小院民宿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陂角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也使陂角村变得越发美丽宜居,每年吸引了100多万人次旅游观光。

红色旅游集参观、体验、学习和教育于一体,极具故事性和精神文化价值。“我们村除了是罗焕荣故乡,还是卫国勇士罗华盛、大炮连连长巫进福的故乡。”上村村红色文化馆讲解员张慧慧介绍道。不同于其他村利用秀美的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上村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提出“党建+红色革命教育+生态旅游”工作思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以革命先烈罗焕荣同志的红色遗迹、红色事迹为核心,打造集罗焕荣故居、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旅游互动体验区、党史教育基地和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产业兴旺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陂角村“小坑土鸡”、双头村水果采摘园、高围村五指毛桃产业园、上村村香菇种植观光科普示范基地、坪围村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兰花温室大棚基地……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埔前镇各村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特色农副产品搭乘粤赣高速这一“快车道”,丰富着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

各村集体拥有了自己的经济“蓄水池”,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加强烈。“在村里就有工作,收入稳定还离家近。”在埔前镇双头村水果采摘园务工的叶桥屯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因病没有劳动能力,丈夫在家中饲养家禽,村里安排她在果园负责日常管护工作,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在村集体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如今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特色产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老百姓铺就了一条条致富创收的康庄大道。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甜头”,铆足劲加油干,通过勤劳实现致富梦。

村村有产业,人人有奔头。各村还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步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如今,埔前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致力实现农村产业“强”、生态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生活“富”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本报记者 袁桂清

 






上一篇:江水滔滔可为证 丹心“红”透东江畔 东源县蓝口镇老埔场张丁部队革命斗争故事为乡村振兴提供红色动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