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我市大手笔规划建设水产业园 走出一条绿富双赢的康庄大道

10月29日,农夫山泉广东第三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地;11月3日,河源水产业园建设启动;11月12日,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投资河源……我市聚力打造的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集群成果丰硕。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市大抓实体经济,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其中,大手笔规划水产业园,打造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集群,正是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实现绿富双赢的生动实践。

2025年,水产业年产值目标一百亿

产业集聚、规划先行。今年7月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首次提出打造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8月,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就打造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集群作出了明确部署。

根据河源市水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水产业园总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分三期规划建设,主要布局有休闲生活区、水产业孵化区、物流配套区、区域总部产业区、产业配套区。水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为“一核三轴两带三基地”。“一核”即综合服务核心,位于水产业园的中心位置,主要作产品展示、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创意设计、行业交流等;“三轴”指的是沿中兴大道的产业发展主轴、沿迎客大道的北部产城功能联系轴、沿西环路的南部产城功能联系轴;“两带”即园区沿赣深高速打造的产业形象展示带、产业联动发展带;“三基地”则分别是饮料产业及孵化基地、新兴产业及配套基地、食品产业及总部基地。

根据规划,河源市水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为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园区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市食品饮料及水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

水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

10月29日,农夫山泉三期项目正式签约,是农夫山泉集团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在河源谋划建设的第三个生产基地,为河源水产业注入了新动力。河源碧优选饮用水生产基地是继农夫山泉后,在此布局的第二个大型水产业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生产、销售碧优选品牌天然水、饮料等产品。记者从河源高新区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工程,12月中旬进场安装生产设备,明年3月可进行设备调试并试产,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6.8亿元,纳税1.35亿元。

随着园区集聚带动效应的释放,农夫山泉、碧优选、怡宝等一批品质高、品牌响、效益好的重量级企业纷纷落子布局、增资扩产。当前,河源已形成基于“水”资源的食品饮料年总产值超36亿元的产业集群,全市水、饮料制造业生产销售规模位居粤东西北第2位、全省第7位,水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水产业园的建设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希望能借着水产业园建设产业集聚的效应,把企业做大做强。”位于河源高新区的骄来健康饮品(河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妹说,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含氢气包装饮用水的氢水企业,每天能生产36万罐富氢饮用水。2016年,该公司被河源优质的水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而来,目前已发展成集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多年来,我们见证了河源高新区的发展,广工大研究院孵化器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创业创新的氛围非常好。”苏妹说,水产业园的建设更给了他们极大的发展信心,目前,他们正在接洽,力争早日符合入园条件,入驻水产业园。

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水产业园的绚丽开篇,是河源产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在河源高新区,除了食品饮料及水产业,还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模具为主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产业,是广东省第四大手机生产基地,去年手机整机产量7500多万台,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特色,河源高新区还刚刚上榜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名单。

据了解,作为河源市产业园区发展“火车头”的河源高新区,是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目前有工业项目超过350个,年产值超过580亿元。2020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排113位,较2016年首次参评提升28位,近五年总增幅全省第一。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大关,达1006.00亿元,比上年增长6.3%;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03亿元,同比增长5.5%;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2.74亿元,同比增长1.3%。

随着赣深高铁即将开通,河源的产业发展也会迎来新的契机,河源将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科学谋篇布局,在规划编制、产业发展、产业共建、产城融合、环境打造、营商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吸引更多企业落子河源,助推河源“示范区”“排头兵”建设加速前进。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上一篇:我市教育改革稳步推进 172所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