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我市国资管理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102户“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完毕

“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脱离资产监管,损害职工权益,还会扰乱市场秩序,加重系统性金融风险。落实“僵尸企业”出清工作,关系到是否能进一步提高我市国有资产活力,深化国企改革,更为有效地助力河源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近日,记者从市国资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加快处置国有“僵尸企业”步伐,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0年12月,全市102户“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完毕,累计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近7000人。

戒除“拖延症”,处置“僵尸企业”102家

“待出清的国有‘僵尸企业’大部分已停业多年并处于工商吊销状态,且基本财务资料不齐,人员联系不上,无法详细了解企业名下是否还有房屋、土地等资产以及企业债务情况。”市国资委产权管理科科长黄勇表示,“僵尸企业”出清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稍微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就拿1992年成立的河源市青年旅行社来说,因为最初企业的业务对象很大部分是政企客户的因公出行,但随着出境游的放开,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难以适应现代企业运营要求,出现了连年亏损,给国资良性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黄勇说,即便是企业停摆,被列入“僵尸企业”名单,但因为企业员工安置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出清。

不破不立。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改善经济结构,确保“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按时顺利完成,2019年以来,市国资委挂图作战,通过与职能部门的沟通衔接,对企业名下资产进行逐一摸排核实,梳理出有房产企业9户,房产共40宗,收集未记录债权3项,有效厘清了各“僵尸企业”的现状。

同时,根据摸排结果,市国资委采取“精准分类,一企一策”的方式,对全市“僵尸企业”依据资产负债、人员安置、产权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评估分类,并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僵尸企业”进行处置。通过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两年来共注销企业48户,强制清算52户,其他出清方式2户,有效实现了国有企业的迅速“止血”。

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妥善安置暖人心

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不仅仅在于企业的注销退出,更重要的在于以人为本,解决“人到哪儿去”的问题。

黄勇告诉记者,为妥善安置“僵尸企业”员工,市国资委一方面通过企业资产变现、国资垫付、国资收益请拨等方式来解决人员安置费用,另一方面还以人为本,通过国有企业内部挖潜、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多种渠道分流安置人员,有效保障了“僵尸企业”员工的就业和生活。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除了部分企业留守人员,绝大部分人员已安置完毕,其中,共安置市属国有企业职工5959人,县区共安置职工1003人,仅市国资公司支付安置资金就达12772.21万元(包含企业留守法人安置费用)。

“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是为了更好地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与质量,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市场供需关系。接下来市国资委将加大项目和人才的引进,尤其在环境营造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创业创新人才,将这些人才留住,从而为地方带来更多增量资源、增量价值、增量就业空间,为河源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彭茂洋 见习记者 谢梦君






上一篇:我市88农业品牌入选 2020年省“粤字号”目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