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动员会召开 紧盯重点任务精准发力坚决打好打赢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整治攻坚战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昨日,全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动员会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和全省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动员会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通过践行“学史力行”,全链条、系统化解决我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推动我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全面整改到位,以工作实绩体现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我市在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营造安全发展环境。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林涛主持会议。
丁红都指出,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宁,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增强做好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和挂牌整治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紧盯重点任务精准发力,强化系统观念,提升基础设施建管水平,抓好源头治理,加强路面管控,坚决打好打赢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整治攻坚战。
丁红都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督导考核力度,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格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林涛强调,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按照本次会议部署要求,全力打好打赢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聚焦重点,全力整治,认真对照《河源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和整改标准,坚决防止重特大道路安全事故。要狠抓落实,确保成效,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黎意勇传达了全省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动员会精神;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林少威对《河源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和《河源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挂牌整治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作了解读,并对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整改工作进行部署。
会上,连平县、市公安局、市交通局主要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做好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作了发言。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各县(区)。市领导张和志、庞启彪等在市主会场参加会议。
新闻1+1
我市针对19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制定64条措施
落细落小防范化解风险工作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前日,《河源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针对19项风险制定了64条措施,将在全市范围内打一场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攻坚战。
将加大集中整治攻坚力度
《方案》针对我市存在的客货运等重点驾驶人不安全驾驶,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旅游客运、长途客运,网约车、拼车非法营运,货车超限超载,货车非法改装,危运车泄漏,“黑校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泥头车”伤人,“私家车”交通违法,公交车危及公共安全,农村交通安全基础薄弱,道路安全设施缺失,施工路段事故多发,应急处置不当,监管不精准,恶劣天气交通安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这19项风险,共制定64条细化任务,落细落小防范化解风险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目前是该工作动员部署阶段,4至11月,该工作将进入集中攻坚阶段,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将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本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人、车、路、企、救五个方面的问题隐患清单和制度措施清单,通过现场会、“开小灶”、试点等措施,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加大集中整治攻坚力度,进一步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有效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重大安全风险,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防范化解“黑校车”风险
记者看到,在防范化解客货运等重点驾驶人不安全驾驶风险方面,《方案》要求推动本市籍“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全面安装智能视频监控装置,接入政府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自动、人工及“粤商通”等平台,及时预警、纠正超速、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人为干扰、屏蔽信号等交通违法行为,对监控数据证实驾驶人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罚。在防范化解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风险方面提到,要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推动地方立法,引导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头盔、汽车驾乘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带。深化交通安全宣传“八进”,开展交通安全宣讲“百千万”,加强农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重点群体宣传教育,在农村地区开展点对点“敲门行动”入户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摩托车安全文明驾驶示范村”创建活动。
《方案》提出,在农村中小学,以校为单位、以班为单元,常态化做好农村学生乘车需求摸底统计,增加合规车接学,防范化解“黑校车”风险,要在2021年底前全面清理、淘汰不符合国家校车标准但仍作为校车使用的汽车。在防范化解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风险方面,《方案》提出要扩大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登记网点覆盖面,提高摩电办牌办证率,2021年底前,除禁摩禁电区域外,由乡镇(街道)对辖区内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实施户籍化管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