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政法队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学习成效
“首先向你们深深鞠躬,以表感谢。真心对广东警方和司法人员的高效工作感动到了。”近日,紫金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收到了一封从云南昆明寄来的感谢信,远在云南的当事人吕某道出了他的感激之情。记者了解到,吕某是一宗诈骗案件的受害者,案件终审裁定出来后,诈骗案款得以发放给受害人。当时吕某远在云南,一度放弃了领取执行款的想法,执行干警通过反复沟通,最终指导其通过委托的方式办理了损失退赔。
这是我市政法队伍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小小缩影。连日来,我市政法队伍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优化各种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同。
“一网通办”让群众少跑腿
人身损害案件需要伤残鉴定,遗产继承纠纷涉及房产评估……在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商事案件中,司法鉴定成为探究事实、查明案情的关键环节。近日,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黄某在工作中被李某驾驶的车辆脱落的物品砸伤,为明确各项赔偿数额,李某的车辆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司法鉴定申请。4月6日,审判管理办公室在接收该案后,通过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系统在线摇号选择鉴定机构,系统自动生成司法鉴定委托移送表,并在填写好相关信息后,成功发起鉴定。整个流程均在线完成,并与专业鉴定机构有效对接,于4月15日完成对外委托鉴定工作。
据悉,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系统是通过信息系统集中办理诉前调解、审判、执行过程中的委托鉴定事务,运用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材料传送、信息整合、系统摇号、流程监控等功能,与第三方鉴定机构形成有效对接,实现从线上提交申请、上传鉴定材料、选取鉴定机构、缴纳鉴定费用、发送委托通知以及提交鉴定结论的全流程线上“一网通办”。据介绍,自2021年3月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源城区法院通过该系统完成在线对外委托案件33件,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便民、惠民。
“五进活动”暖民心
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寻求法律援助也比较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市政法队伍组织开展进企业活动,快速查办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开展进村社活动,因地制宜推广“结亲连心”“志愿服务我先行”“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进村社开展普法宣传,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连平县检察院通过走访、调研和线索摸排,受理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宗、发现英烈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条、化解涉信访矛盾1件,实现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目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为使我市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我市政法队伍开展了进学校活动,宣传安全健康知识,组织政法干警沟通、联系辖区内留守儿童、失足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为其入学排忧解难。
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我市政法队伍还组织开展进街面活动,加强街面巡防管控,加大对涉枪涉爆、“黄赌毒”“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严重影响市民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做到路面有人巡、社区有人守、卡点有人查,提高见警率;开展进机关活动,落实党政机关及供水、供电、金融等部门的安全保卫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排查政法各单位的内部矛盾和枪支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堵塞隐患漏洞,确保不留死角盲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王丽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