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让爱无“碍”,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 推动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本报讯 记者 袁桂清 前日,广东省第31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在我市举行。活动由源城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承办,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希望鼓舞残疾人朋友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同编织“小康梦”。

活动以“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主题,组织参观了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乡村振兴成果,到源城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先烈精神、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并举行了源城区残疾人“特写四季”文化周活动暨河源市残疾人众筹平台上线启动仪式。

在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兰花种植基地,共有12名残疾人在此工作。

本报记者 曹志成 摄

用心扶残助残成效初显

此次广东省第31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会场设在河源是对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极大肯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群体、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通过不断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完善兜底补短保障制度,落实特殊帮扶惠残政策,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的20523名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脱贫率达到100%。

源城区委、区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也尤其关注、关心,确保经费投入实现“逐年增长”,建设了教育培训基地、特殊群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站、残疾人康复共享机制、精准帮扶机制等,实现了精准康复惠群众、就业培训促就业、同心协力齐脱贫的要求,使全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源城区从2016年开始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历经5年,圆满顺利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并在去年12月15日的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作了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工作经验发言,为我省争创工作作出了贡献。在这5年里,区委区政府投入资金6.78亿元,将创建工作纳入基层改革创新项目,优化完善工作机制,高质量做好残疾预防工作,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普及0-6岁残疾儿童融合教育,让残疾儿童得到公平教育机会,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6年的1.97%降至2020年的1.33%。

“七大工程”给力助残工作

“在全区残疾人与全国一同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组织了源城区残疾人‘特写四季’文化周活动,很多残疾人积极参与其中。”源城区残联办公室主任钟真祥表示,接下来,源城区将实施“七大工程”给力助残工作:通过开展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创新扶持就业模式,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实施“温暖基层工程”,扶贫济困到基层,解决200位残疾人生活困难;实施“辅具适配工程”,推进辅具适配工作,高质量提供300件以上个性化辅具适配服务;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增强融入社会能力,组织教育培训200人;实施“便民惠民工程”,启用第三代残疾人证办证系统;实施“精准康复工程”,提升精准康复水平,完成省市下达的精准康复任务,联合区卫健局以及定点康复机构、定点医院开展结对送医活动、实施康复中心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常规推进工程”,常态化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融合教育、维权信访等工作,全力推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便利。

 






上一篇:专家为我市油茶产业“把脉”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市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全力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走深走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