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署七个“聚焦” 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昨日,河源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何国森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锚定“示范区”“排头兵”的目标任务,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激发政府系统内生动力,提升服务发展整体效能,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
(二)坚持不懈抓产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电子信息产业、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产值分别达500亿元、38.52亿元、27.7亿元;
★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近五年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进位幅度最大,水产业园启动建设。
(三)驰而不息促振兴,“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046元增加到19000元,连续四年超全国平均水平;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2.6万元,是2016年的2.1倍;
★10737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5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14个,实现县区全覆盖。
(四)坚定不移护生态,生态优势持续提升
★创成国家园林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十年获评优级;
★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4.13万公顷、排名全省第2。
(五)精准发力强基础,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实施水利项目432个,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750公里;
★紫金桥重建等94个省补助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建成;
★赣深高铁及汕昆、武深、河惠莞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510公里。
(六)用心用情增福祉,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甲”综合医院,入选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首批省医专家团队全面进驻,超10项诊疗技术为国内先进;
★实现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
★首所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顺利开学;
★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连平县实现省双拥模范县“九连冠”;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就业创业10.2万人以上。
2021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疫情防控大局稳定
★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
二、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谋划“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350个、计划总投资3300亿元;
★赣深高铁建成通车,我市阔步迈入“高铁时代”;
★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龙寻高速、梅龙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
三、现代工业加速集聚
★单体计划投资超50亿元的卓翼科技项目顺利投产上规;
★河源国家高新区获批国家信息终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园;
★发布水产业园建设规划;
★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
★举办系列招商活动。
四、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接待游客699.15万人次,增长10%;
★成功举办民宿招商大会;
★万绿湖风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设计推广4条“2晚3天”精品旅游线路。
五、农业农村基础夯实
★东瑞股份在主板上市,成功实现我市主板上市公司零突破;
★与省农业农村厅签约共同推进灯塔盆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六、重点改革取得进展
★推动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改革热度指数稳居全省首位;
★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数字政府”加快建设,“数字财政”全面上线。
七、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民生支出238.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9%;
★落实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机制;
★以全省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深河人民医院顺利投入运营。
八、政府作风务实高效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市县镇三级执法主体全面上线行政执法“两平台”;
★市级178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七个“聚焦”+1个“加强”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