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情系群众 惠泽民生 2022年河源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出炉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吴奕镇 8日,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投票表决2022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名单正式出炉,这是我市第二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据了解,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涉及教育医疗、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每个项目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最终,继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救助补助标准、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实施公路桥梁检测和安全保障工程、全面实现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实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河源乡村振兴行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提升公共文化艺术体育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共十件2022年河源市民生实事项目新鲜出炉。下一步,这些民生实事项目将交由政府各部门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群众监督。

民生实事项目由人大代表表决决定,有效推动了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使民生实事项目成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相关阅读

2022年河源十件民生实事项目详情

民生实事一:

继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继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把我市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从2021年的每人每月849元、58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66元、606元,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差从2021年的每人每月631元、286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54元、300元,同步提高城乡特困供养标准,确保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

民生实事二:

提高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救助补助标准

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21年的每人每月1883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949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21年的每人每月1227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313元。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水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2021年的每人每月181元、243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88元、252元。

民生实事三:

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完成不少于1.7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对我市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100%覆盖抽检,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和用药安全。

民生实事四:

实施公路桥梁检测和安全保障工程

在全市实施公路桥梁安全检测工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四、五类公路桥梁进行加固改造,排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民生实事五:

全面实现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

从2022年起每年对具有河源市学籍、新进入初中一年级14周岁以下女生,按照免费接种和知情自愿原则,实施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计划。全市项目开展县(区)数达100%,全市初一女生及家长宫颈癌防控知识(含疫苗接种)知晓率达到90%以上。

民生实事六:

实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河源乡村振兴行动

以各县(区)的乡村发展为重点,拟招募选派300名高校毕业生青年志愿者到乡村基层一线从事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规模化引导河源籍青年返乡入乡投身乡村振兴,积极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民生实事七: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降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比例,增强参保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财政补助资金从2021年的每人每年58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加强参保宣传和保费征收,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民生实事八: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

挖掘现有潜力,实施市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2022年新增2000个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学位,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学位供给,缓解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位不足问题。

民生实事九:

提升公共文化艺术体育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升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和传统书籍馆藏数量,提高博物馆、文化馆和美术馆等展品质量,开展多种多样可供群众参与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体育需求。

民生实事十:

继续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前两年灾害治理的基础上,2022年结合市县实际,重点开展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险及综合治理工程,有序开展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险及综合治理工程。

政事

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召开

筑牢严而又严密而又密的疫情防控防线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前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召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贯彻省有关会议精神,就近期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环节,进行防控风险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防控措施再升级,打起十二分精神压实责任,筑牢严而又严、密而又密的疫情防控防线,确保万无一失。一要全面加强重点地区来河返河人员排查管控,充分发挥“大数据推送+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组织社区“三人小组”积极主动开展社区排查,抓好农村地区返乡人员的摸排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核酸检测等措施,确保应检尽检。二要从严管控各类聚集性活动,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严格做好集贸市场、村(居)民活动室、棋牌室等场所的通风消毒,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三要持续强化社会面防控,加强影剧院、商场超市、餐饮场所、农贸市场、药店、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景点、学校、建筑工地、高铁站、客运站、火车站、养老福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管理。四要坚决守好“外防输入”,加强隔离场所管理,强化粤港跨境货运司机“三点一线”闭环管理和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管理,严防疫情输入扩散。五要加强哨点监测预警,提高哨点监测的敏感度,切实筑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市税务局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绿色低碳优环境 “节”尽所“能”促发展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通讯员 李忆 何诚 近年来,市税务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成功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为了真正把绿色节能要求融入到干部职工生活习惯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市税务局将节能减排具体工作措施和目标固化成制度,通过建立日巡查、月汇报、季检查、年考核的监督问责机制,督促各部门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对落实不到位、推进不力的整改问责,确保工作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

除了制度管理上的重视,市税务局也着力开展技术改造工作,全力推进节能减排。通过升级改造信息机房、建设“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等“绿色能源”工程的实施,不断降低人均能耗量;采用综合节水系统,把废水(中水)以及自然收集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有效降低绿化用水消耗;建设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餐厨垃圾通过就地资源化处理后形成有机肥料,餐厨垃圾处理率达95%等。

据统计,同比2019年1-11月,2021年1-11月,市税务局用电总量下降20%,用水总量下降13.1%,基本取消使用天然气。接下来,市税务局将继续加强节能管理,以日常点滴为切入点和发力点,积少成多实现节能降本的倍乘效应。

 






上一篇: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下一篇: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2022市“两会”掠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