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就业创业重头戏 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市人社局持续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活动,推动就业工作“开门红”
截至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以内;截至2月14日,全市企业返岗人数为11.8万人,返岗率85%,稳就业总体形势向好。这是市人社局今年以来持续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以此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就业工作实现“开门红”。
近日,市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去年我市人社系统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取得显著工作成效,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今年市人社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各方力量,强化责任担当,真抓实干,做好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主力军、承接者、服务者,继续唱好就业创业重头戏,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深入推进“两街两园”平台建设,持续擦亮河源就业金字招牌;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计划今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
力争新增城镇就业25000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充分释放红利促就业。其间,我市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同时,搭建优质招聘平台,全市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374场次,鼓励吸引河源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强化校企合作,吸纳中职院校毕业生在河源就业。在坚持优化服务及创新举措下,我市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874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7516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58人,促进创业2073人,创业带动就业60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各项就业指标均超额完成。
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稳就业保就业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000人。就今年来说,受疫情及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我市稳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目前我市稳就业总体形势向好。截至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以内。截至2月14日,全市企业返岗人数为11.8万人,返岗率85%,全市复工企业共425家,复工率为76.4%(其中,河源国家高新区复工率为100%)。
深化改革兜牢民生底线
围绕群众所需所求所盼,我市不断兜牢社保民生底线,社会保障更公平可持续。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三大险种累计参保241.38万人次,保持平稳态势。为实现人才服务有效供给,我市围绕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和“乡村工匠”工程,提升人才服务供给水平。去年我市共处理各类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4223宗,共为3.31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待遇4.5亿元,案件结案率100%。省人社厅对各地劳动关系协调计划下达有明确目标任务,要求我市全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75%、仲裁结案率达95%,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6%,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
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大力促进社保扩面,推动实现应保尽保。”虽然未下达具体计划指标,但对照省人社厅下达的扩面征缴年度任务,各项任务指标较去年均有所增长,扩面征收仍然存在压力,推动应保尽保仍要克服阻力。为此,市人社局今年将重点抓好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以及促进扩面征收三方面工作。
推进“三项工程”完善“E网兴农”
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人社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面,主要集中在“三项工程”“农村电商”等领域。报告提出,要完善“两街两园”等特色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南粤家政”工程和“家政+区块链”平台应用。
去年,在系列职业赛事的引领下,全市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我市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6310人次,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3556人次,开展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和常规类培训2164人。此外,我市还着力打造“两街两园”品牌亮点,其中河源家政一条街、河源市“E网兴农”农村电商产业园、深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建成,目前正加速推进深河“粤菜师傅”一条街建设。今年市人社局将按照省人社厅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加快深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河源市“E网兴农”农村电商产业园功能。
市人社局表示,将按照市领导调研要求,紧紧围绕省人社厅明确的五大方面工作内容和39项量化考核指标,提前谋划,把工作做在平时,打有准备之仗,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到岗,做实做细各项重点工作,推动人社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程子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