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凤安镇仁里村村规民约与时俱进 助力“面上村”变“精品村”
近日,紫金县凤安镇仁里村公示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这是自2010年制订以来,仁里村第三次修订村规民约。目前,仁里村的村规民约已多达16条,涉及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善了仁里村的风气,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氛围。
仁里村嫂成立合作社,发展绿色产业。
与时俱进村规民约更新不断
2010年,仁里村制订村规民约,走在了乡村治理升级的前列。到了2015年,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仁里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规民约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新版村规民约“瞄准”“三清三拆”、家禽圈养、房前屋后保洁、“四小园”建设等项目,通过转变村民的观念,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内生动力。
今年,仁里村紧跟乡村振兴战略,修订村规民约,并将撂荒耕地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在村规民约的带动下,村委会得到了村民的积极配合,已完成223亩撂荒耕地治理。仁里村村支部书记张洪方表示,有了村民的积极参与,今年计划再治理300多亩撂荒耕地,让乡村振兴的步子更快一点。
自治法配合“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在修订村规民约的同时,今年仁里村也修订了“村民自治法”,通过明确的奖惩制度让群众了解相关规定,从而更好地推动实施。仁里村将村规民约的“柔性引导”和村民自治法的“严肃指令”相结合,将村民意识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提高村民参与度。
仁里村提出,仁里村的振兴既是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事情,也是仁里村每个群众的事情。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才是长远之道。通过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法的“双管齐下”,仁里村在环境卫生治理,尤其是房前屋后保洁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党建引领“面上村”成了“精品村”
仁里村在村规民约的践行中,总是少不了党员的身影。2015年,仁里村打算修新村大道,将3.5米的道路拓宽至7米。工程量不小,但资金却有限。于是党员带头实行青苗不补、人工不补、拆旧不补、用地不补的“四不补”政策,有的党员用自家土地置换群众土地,以争取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同时,党员带头献计出策,入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全村365户、1580人全部签字同意,新村大道也顺利完工。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仁里村在2021年代表河源市迎接省第三方乡村振兴考核,取得优异成绩。真正实现从“面上村”到“精品村”的“华丽转身”。
“在村规民约的影响下,小偷小摸的没有了,赌博的也没有了,我们村也越来越靓了。”退休多年的教师郑贵祥高兴地说。以村规民约为核心,仁里村正不断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和团结更加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铺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本报记者 张涛 实习生 黄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