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关于推动佗城古镇全域旅游的思考

佗城古镇是广东省首批1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秦代至民国,佗城都为龙川县治所,同时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路)治所,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数千年的时光变迁让佗城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它既是秦时中原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交流的结合地,也是千百年来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客家文化、赵佗文化、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科举文化等。2006年,佗城与“南越国遗迹”捆绑在一起,共同进入了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审项目;2009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千年古县”。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佗城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佗城应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全域旅游,把佗城的全域全境作为龙川一个最美最大最吸引人的风景区域来打造,让景区从内到外处处都是风景,让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系统合理地布局其中,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全域化,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一、佗城现有主要旅游资源概况

佗城是“岭南客家之源、中华姓氏之最、赵佗兴王之地、科举文化之窗”,数千年的积淀,使得佗城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行走在佗城,犹如翻开一本千年史书。古门、古街、古道、古树、古民居、古祠堂、古码头,一步一古物、三步一古迹。还有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红色和绿色资源,如:坑子里遗址、龙川学宫、龙川考棚、南越王庙、越王井、正相塔、百岁街、司马第、佗城西门古码头、苏堤、龙川县商会会馆、天后宫、合溪温泉、鹤塘湿地、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等。

二、佗城古镇保护与开发基本情况

佗城古镇以其独特的形制和明清、民国建筑风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龙川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古镇历史风貌得以呈现,古镇功能和活力日渐彰显,显现出以下特点:

(一)古镇历史风貌和格局逐步恢复。近年来,完成了古镇北门城墙的修复工作,保留城墙原形制、原结构,采用原材料、原工艺,以最大程度保留原城墙历史信息。对老街区店铺、牌楼等进行了改造修复和古典装饰,基本重现街道的古风古貌。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的胜利村塔抢救保护工作已于2018年12月圆满完成,龙川考棚、学宫、南越王庙和下塔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进行了修缮。为重现龙川千年古镇风貌,龙川县委、县政府正以佗城为重点,对历史街区、文化地段、保护范围、历史文物、历史建筑进行普查与分析,对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传统格局等,做好规划和修整;对重要的两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重点监督与保护。还重点对历史城墙、古街道、店铺、姓氏祠堂、宗庙楼宇、客家民居、学堂等历史文化遗迹和标志性古建筑,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美化古镇面貌,拓宽古镇发展空间,提高古镇资源利用率和文化品位。

(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古镇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结合乡村振兴,陆续对古镇基础建设进行升级改造,综合了给排水、供电、通讯、燃气等各类地下管线以及道路硬化、路灯照明、绿化工程等,同时在巷道内增设了集中垃圾收集点和公厕。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为古镇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宣传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有效衔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其后疫情时代,人们乡村游、休闲游、文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龙川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佗城古镇的旅游宣传工作,通过央媒、省媒等宣传平台,积极推介佗城旅游品牌,并有针对性地到珠三角、江西等地策划大型宣传活动,线下集中推介佗城旅游产品,达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宣传互动的目的。通过长期不遗余力的宣传,我们也看到,珠三角地区、周边城市的游客络绎不绝,甚至一些外国游客也慕名而来。佗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旅需求,也使之成为龙川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增进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古镇保护与开发存在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佗城古镇位于龙川县境南部,西南毗邻东源县的柳城、蓝口等镇。镇政府驻地圩镇中山街,距龙川县城8公里,佗城自赵佗为龙川县令在佗城设治驻军施政始,一直为龙川县治所在地,也曾为龙川郡和循州的郡治州所,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发迹之地,又是千百年来东江中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加上佗城四面环江,205国道和京九铁路穿镇而过,赣深高速铁路与龙龙高速铁路的交汇站龙川西站位于该镇境内,龙川西站还将作为赣深高铁与梅龙、广河高铁的交汇站,开通运营后将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的线路上的一个高速铁路枢纽,水路交通便利。尤其是规划面积3.25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建成后,完全可以将佗城打造成以文化旅游、高铁商务为核心的门户枢纽。

(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秦至民国时期,佗城都为龙川县治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孕育了独特的古越文明,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坑子里。自秦朝设县以来,这里就成为岭南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城邑之一,是岭南最早的客家移民地,又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中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素有“秦朝古邑,汉唐名城”之称,在与外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赵佗文化。自古至今,这里在文学、戏曲、书画、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孕育出韦昌明、王汝砺、罗孟郊、陈世宗以及革命先辈黄克、黄慈宽和当代文艺评论家萧殷等人才,一代名相吴潜,大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李商隐、杨万里、王英、潘好骧等文化名人曾汇集于此。而客家先民跟随赵佗来此定居,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这里,并逐步形成了绵延至今的客家文化,以及从客家文化衍生出的宗祠文化、姓氏文化、饮食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史料记载的89个姓氏宗祠中,保存较好或有遗址的仍有40多所,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35所。此外,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便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均在佗城留下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存。

(三)丰富的资源存量。佗城共保存着100多处文物古迹,其他暂未定级的文物古迹30多处,历史文化街区3个。佗城也因此于1991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新石器时代的坑子里遗址、赵佗故宅、赵佗台、赵佗弩营处,城郊有赵佗训练军队的马箭岗等,遗址至今尚存。秦时古镇基、越王井、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还有司马第几十座姓氏祠堂等上规模的客家古建筑群。

佗城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一直在向前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较之古镇文化旅游所该有的价值高度,特别是从打造文化旅游龙头景区的目标来看,无论在开发力度、还是整体推进上,都还有一些差距,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还远未释放出来。比如管理体制不顺、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居民自觉保护意识不强、文化旅游人才不足等,制约佗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佗城古镇发展全域旅游建议

全域旅游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什么是全域旅游?就是把一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使旅游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核心在于一个“全”字,即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笔者就推进佗城古镇全域旅游作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古镇保护与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是推进佗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战略品牌,是拉动城市旅游的强力引擎,是改善群众生活的民心工程,事关发展大局,事关佗城形象,事关长远未来。要充分利用佗城古镇这张龙川文化名片,打造龙头景区,并以此为引爆点或突破口,带动龙川整体旅游业的提升与发展。充分利用以佗城古镇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打造旅游产业聚集区,对做大龙川文化旅游产业、促进龙川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龙川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有关部门须统一思想,超前谋划,扎实工作,强力推进。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实现管理体制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切实解决“资源分散、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保护与开发同行,开发服从于保护

佗城古镇的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摒弃“拆真名城、建假古董”的做法,坚持考证充分、遗产本位、“四原”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浑然一体的原则,坚持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对于构成古镇风貌的历史遗产、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要进行重点保护。

1.做好旅游开发前的保护规划,有计划地整治古镇街巷,在保存原貌的前提下,修缮现有古迹景点、民居和店铺,恢复建设明清、民国建筑,突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古镇内现有建筑和设施依据旅游功能进行逐街、逐巷、逐屋包装改造,使其与古镇文化相一致。

2.挖掘古镇历史人文内涵。独特的地方文化与遗产,是古镇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地方,要挖掘佗城古镇历史元素,修复一些名人故居、宅第,恢复传统业态,店肆老铺等。

3.提高旅游开发系统性。古镇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是古镇进行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要紧紧围绕古镇自身的优势,进行民俗、民族、地方等特点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的开发,规划建设客舍驿站、休闲酒吧、传统美食、文玩字画、地方特产、文艺实景演出、名人故居等特色街区,赋予历史文化名城新的活力。

(三)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1.培育龙头旅游企业。目前佗城景区只有官方的佗城管委会在管理经营,民间企业参与的深度广度均不高,景区仍停留在传统的旅游项目上,所以应培育本土的龙头旅游企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统一经营文化旅游资产,这不单只佗城,也是龙川旅游业所欠缺的。

2.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议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古镇文化旅游产业招商与工业园建设、招商引资等摆上同样重要的位置。可参考湖南凤凰古镇、山西平遥古镇甚至是隔壁的东源康禾镇等地的经验,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运营公司参与开发,将古镇内的一些客家建筑群、故居、旧遗址乃至寺庙等以折价入股的方式交由运营公司经营。

3.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政府融资平台,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对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实行“政府主导规划、企业投资开发、市场模式运作”的投融资机制,鼓励、激励民营资本参与古镇保护开发,鼓励投资者采用BOT、TOT、ABS、PPP等融资方式,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4.提升配套设施供给能力。完善旅游厕所、充电桩、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支持具有旅游资源的乡村发展特色民宿,加快民宿特色化、精品化。推进主要公交站点、重要路口、游客集中场所等区域旅游导览图、宣传广告等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依托龙川西高铁站,积极发展“高铁+旅游”新业态,开发“高铁+景区”产品,挖掘乡村体验游、红色旅游等资源,丰富“两天一晚”旅游内容,策划“三天两晚”等旅游项目。

5.创新高端人才机制。重视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努力造就一批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文化旅游服务人才,吸引一批高层次文化旅游专门人才。制定文化旅游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使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能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奖励贡献突出的文化旅游工作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四)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开展各种古镇+活动。

在古镇开发利用过程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合力将沿途的自然生态景观、古民居古村落、红色革命遗址、历史名人故居、特色党建基地、田园栈道和文化小广场连成一条文化旅游线路,开展各种古镇+活动的形式来推动全域旅游,必能对佗城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养分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1.古镇+红色,弘扬革命精神。佗城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这些资源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佗城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干群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深化红色革命资源价值挖掘、整合与传播。在2019-2020年的全省革命旧遗址普查工作中,佗城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领导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人物活动纪念地旧址、重要革命人物旧(故)居及纪念碑22处,纪念馆、陈列馆及其他纪念设施等24处,比如佗城街的中共龙川特支、龙川县农民协会旧址、县农民自卫军总队旧址、龙川县农民讲习所旧址、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旧址、四甲的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打造成重要红色文化节点,打造一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在古镇提升工作中引入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利用建党、建军、建国和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等节庆,开展重走“鹤市武装暴动”路、“我当小红军”“真人CS”等活动,让红色成为承载佗城革命精神的特有色彩。

2.古镇+绿色,打造湿地风光带。丰富的东江水资源可充分利用成为设计的一大亮点,依托佗城三面抱水的地形格局,以鹤塘湿地为核心,沿江岸设置湿地绿道、滨水栈道,完善湿地内部游览交通体系,木栈道、小园路穿插其中,供市民休闲游玩。建设亲水设施,则可以让游客与水来一个亲密接触。建设文化休闲场地为市民提供阅读、音乐演奏、艺术展览等创意空间,打造舒适、清雅的交流平台,将之建设成为“水、陌、林、田、景”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湿地风光带。

3.古镇+蓝色,开辟休闲黄金水道。龙川自古以来就是联接粤东、闽西、赣南的运输干线,自秦以来,尤其是唐宋时期,龙川作为湘、赣、闽、粤四省之“四州门户”,昔日航运业已经相当发达,自佗城、老隆出发,经四都、黄石、黎咀、岩镇、贝岭至安远鹤子墟,终年可通五吨之民船,使东江沿线与赣南各属县连成一片,成了一条交通的大动脉。在这纷繁的历史中,作为县治所在地,佗城在千年间见证了因水而兴的历史,也构建了水、商、文为代表的文化核心。以南门码头、西门码头为代表的水运文化打下佗城繁荣之基,而商业文明又丰富了佗城文化内涵,人流的聚集带给佗城多元的文化和包容的气质,并在水与商的基础上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塑造出一个包容、富足、优雅、闲适的气质佗城,构筑起横亘古今商人、文人、市井百姓的一个共同的旧照。由此,我们可以以码头为核心,以两岸的南山寺、城南湿地等为节点,丰富水上休闲体验,码头摆渡游船,并通过与沿岸节点水陆双向互动,给游客多种选择,达到船上看岸、岸上看船的效果,让游客真正感受佗城休闲氛围。

4.古镇+声色,讲好佗城故事。以古、红为核心载体,以古镇历史文化环境为依托,通过国学文化讲堂、国学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邀请知名行业专家开古镇讲堂、论坛的方式,开展历史、古建、文化、文物等众多领域的系列讲座,将古镇大讲堂打造成为区域文化承载地的精品文化品牌;编印旅游手册或者乡土教材,学生人手一本、家家户户一本,让佗城人民知乡爱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挖用活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好一批讲解员,讲好党的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5.古镇+流量,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由于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如今人们出游更倾向于搜寻攻略,听听他人推荐,久而久之,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网红打卡地,成为不少人节假日和周末休闲出行的主要目的地。尤其疫情对中国文旅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深刻地改变了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后疫情时代,随着文旅行业逐步复苏,网红打卡地成为人们日常出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这其中,既包括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景区场馆,也包括“小而美”的精品体验项目,年轻消费者爱记录、爱分享,为网红打卡地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例如佗城南门一家复古糖水店,让许多70-90后重温儿时记忆,通过抖音、朋友圈等载体传播,成为附近镇街的网红打卡点,甚至晚上游人仍然络绎不绝。我们可以利用客家传统古民居、古祠堂、古街区、古村落、古遗址、古建筑,打造成小型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区、文博旅游景区。打造特色商店、民宿;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围绕夜游、夜娱、夜宴、夜购、夜宿、夜健等主题特色,构建“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的夜间经济体系等,匹配年轻人的审美,这些自带流量的网红打卡地,能够为所在区域吸引更多客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

6.古镇+文体旅,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开展定向赛事活动,发挥“文体+文体旅”综合效益。以重走“鹤市武装暴动”路线等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形式,结合当地农产品展示,农村传统技艺展示等带动乡村体育旅游消费,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古色、红色品牌与绿道、健身步道合一,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环境整治等领域的融合,吸引县内的年轻人群以及喜爱户外运动群体和中小学参加,展现古镇活化利用成果、乡村振兴新面貌、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助推地方人居环境提升和经济发展。

7.古镇+研学,引领文化新契机。2019年,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组织一批优秀的画家来到龙川,深入探访红色文化遗存,精心创作红色文化图卷,诞生了一批精彩的红色革命主题美术作品,同时组织了小学生在佗城边走边画,让小学生用自己的手画出心中家乡最美的样子,自己做小导游,画出佗城旅游图等。作为当时的活动陪同接待者,这次活动也给我们一些启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拥有更多向往,研学游等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佗城应整合红色、古色、绿色文化资源联动艺术教育,建立和完善有特色的研学项目,如以宣传、教育旅游等部门组织中小学绘画大赛、亲子或师生活动,以写生创作的形式,将古镇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到绘画创作当中;依托苏堤及内外农田,在梳理水系的基础上,打造四季花田和农耕体验园项目,构建古镇外田园景观大背景和承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大舞台;打造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体验型主题街区等多种业态的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地,提升研学旅游体验,打造知名研学品牌,使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研学基地。这样对推动古镇民俗、体育、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绽放古镇落艺术风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动公共艺术教育,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8.古镇+摄影,打造“魅力古镇醉美旅途”。古镇蕴藏着丰富、宝贵的客家文化、科举文化、姓氏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举办摄影大赛,用每个人心中独特摄影视角,展示宣传古镇风光、客家古建筑、红色革命遗址、自然生态景观,深入挖掘和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实现人民大众与古镇的心灵交融,从而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外,影视微电影作为当前的一种新兴文化业态,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特别受青年人喜爱,对拉动地方经济特别是旅游业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依托佗城影剧院、百姓街、学宫、考棚、司马第等硬件,举办微电影大赛等活动,用老百姓的角度诠释佗城丰厚的历史底蕴,也让古镇魅力得以绽放。

古镇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经济发展的载体、旅游的核心资源,加强对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推动全域旅游,既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促进城市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古镇既有文化韵味又充满生机和活力,更能使市民享受到古镇保护的实惠与成果。佗城有着苏辙口中“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的静远,目前更需要现代旅游业的活力,实现文化长久赓续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这才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义。

(作者 谢桂明 中共龙川县委党校副校长)

 






上一篇:龙川县鹤市镇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