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服务有温度 产业发展有速度 源城区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干净明亮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智能化生产线有序运行,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位上熟练地操作设备,车间里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这是河源市联腾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腾实业)生产车间的生产现场。
联腾实业坐落于源城区龙岭工业园内,致力于智慧显示设备研究与应用及促进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自2018年底正式投入运营后,当年产值实现正增长,为源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这只是源城区大力发展产业的缩影之一。近年来,源城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夯实产业园区发展平台,使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联腾实业生产车间工人正加紧赶制订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吸引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自建园起,源城区工业园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约40亿元,建有企业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人才驿站、创业孵化基地、商住楼盘、学校等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
目前,工业园正在积极兴建市政道路工程,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及大力推进河源鹏城科技生态园项目和源城区工业园厂房及综合楼项目建设,为入园企业打造更为完善优质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最开始是有合作关系的公司向我们推荐了河源,经过多方考察后,最终把企业落户在了源城区工业园。”联腾实业副总裁李静告诉记者,源城区工业园招商引资的条件优越,河源本土文化包容性也比较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能节约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运输成本。
2016年10月12日,联腾实业在河源市源城区注册成立。联腾·智慧产业园区一期工程于2018年11月顺利完工,2018年12月全部投产使用,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0018万元人民币,2022年联腾实业预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人民币以上。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服务更“走心”,企业发展有信心。为护航园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源城区工业园建立了挂钩服务联系企业制度,形成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扎实开展提升服务企业能力“10个一”专项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暖企”“助企”行动。2022年春节期间,源城区工业园筹集资金,为3000多名留守的外来务工人员准备了慰问礼包,把新春问候和祝福及时送到留守的外来务工人员心中,驱散了疫情带来的阴霾,让留在源城的外来务工人员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喜庆。
“就一天的时间,我们就收到通知可以复工复产了。”李静回忆,2020年,公司受疫情影响停产,2月8日当天工业园管委会派人到工厂进行防疫检查,帮助企业准备申请复工复产的资料,并送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批,2月10日上午公司就收到了可以复工复产的通知。公司成立以来,源城区各职能部门、源城区工业园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企业传递政府相关补贴信息,在符合政策条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对企业进行政策辅导,协助上报资料,积极帮助企业申请补贴。“在办理事务过程中,各级部门非常积极配合,办事效率特别高。”李静特别提到,有一次,一位韩国客户需要到公司进行前期的样品确样,由于是海外客户需要办理商务签,各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协调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协助公司办理相关手续,用极快的速度成功获批了商务签。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围绕园区提质、企业发展所需,工业园还推出了“企业办事不出园”行动计划。根据该行动计划,工业园组织工作人员前往源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接受业务培训,在工业园区内设置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将受理事项、审批事项等服务前移。目前,企业服务中心已配备8名服务人员,综合业务窗口正处于施工阶段,待窗口正式开通,可为入园企业提供项目建设行政审批领办代办“一站式”全程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园区事园区办”。同时,源城正在制定《源城区服务工业投资项目高质量发展首席服务员制度》,以区领导作为工业投资项目首席服务员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从项目谋划、对接、洽谈、签约、立项、土地、开工等全流程全方位帮办代办服务,全力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做好人才培育增添企业发展新动力
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创新离不开高端技术人才。联腾实业致力于智能商显一站式研发制造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建厂初期,就从各个行业吸引人才加盟。”李静表示,在人才培育方面,今年公司在和一些高校合作,旨在吸引更多应届毕业生加入,从基层慢慢进行培养。
近年来,源城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先后建立了科技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人才驿站等引才引智平台,着力打好柔性引才“组合拳”。目前,工业园企业服务中心的博士工作站已有45名博士。接下来,源城区工业园将充分发挥人才驿站柔性引才作用,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广东省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依托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引进广东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团队,为人才培育提供良好平台。同时,加快建立源城区人才需求信息库,精准摸查源城区重点人才资源现状,及时发布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和人才政策,促进人才供需双方信息互通、双向对接、精准对接。
本报记者 谢梦君 林琳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附简历)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本报讯 记者 吴奕镇 恪守诚信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位于连平县隆街镇的广东迪君橼家具实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无论对客户、对供应商还是对员工,都信守承诺,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