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小小“火豆”力担振兴重任 东源县大往村“大往火豆”“天宫归来”成市场“香饽饽”

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近日,记者在东源县涧头镇大往村看到,村民朱秀梅正在自家花生地查看花生长势。她说,如果再不下雨,她家就要采取人工抗旱,保障地里花生正常生长。“瞧,我这块地种植的就是上过‘天’的火豆花生,如今在市场上俏销,花生还未长出来就被人订了。”说着话儿,朱秀梅轻轻地拔去花生秧旁边的杂草,那细心照顾的样子宛如在照看自家的娃娃。


火豆花生已是大往村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村民眼中的“金娃娃”

“作为村里主导产业之一,如今火豆花生已是村民眼中的‘金娃娃’,身价不一般了。”大往村党总支部书记丘泽锋说,作为航天育种之一,村里火豆花生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上天”回来后身价倍增,在村民眼中地位也不一样了。像朱秀梅家种植的2亩火豆花生还长在地里,就被人预定走了。

大往村有8个小组,耕地面积有580多亩,每个小组都有村民种植火豆花生,火豆花生种植面积有300多亩。丘泽锋说,由于花生开花遇到雨水多,今年上半年收成没有去年好,市场仍然供不应求。朱秀梅家种植了2亩花生,虽然受灾,但今年上半年也收获了12箩筐花生,毛收入就超过7000元。今年54岁的老围小组村民丘四来家种植的火豆花生虽然部分地块受灾,上半年也打了200多斤花生油,获益颇多。

航天育种“河源第一种”

朱秀梅说,听家人说,他们一直都种植这一品种,从来没有换过种,都是自留种,她家一年种两季火豆花生,每年每亩地可收获500斤花生,可榨花生油160多斤。丘泽锋说,与河源其他本土品种花生相比,火豆花生皮薄好吃,出油率高,不足之处就是产量不高,此次被选为航天育种就是想解决产量不高的问题。如今,选送航天育种的火豆花生种子正在我市实验室进行培育,这也是广东省首个在当地选种回到当地培育的航天育种科研活动。

为此,负责此次培育的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下称“河源研究院”)院长郭涛说,航天育种分为不同的遗传世代,“遨游”太空后的河源花生种子属于“第一代”。依托河源研究院,研究团队将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第一代进行生物学效应鉴定、第二代进行大规模的优良性状和基因鉴定,再到第三代小面积示范和展示,所有的航天育种科研活动都在河源进行,这在广东尚属首例。其中,攻坚难度最大的为第二代的选育过程,该过程需针对上万个个体进行单独分析和观察,从产量、品质、抗性、有效成分等方面进行鉴定,同时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该过程中将产生系列航天生物育种关键技术。预计明年年底前完成对河源航天花生的第二代筛选,选出部分优良个体和品系。

为火豆花生建“档案”

“将摸清火豆花生的‘家底’,为火豆花生建立‘档案’。”丘泽锋说,今年6月,东源县大往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火豆花生注册了“大往火豆”商标,待培育成熟后,将在原产地大面积种植。接下来,还将挖掘大往火豆花生的“家史”,条件成熟时还将为火豆花生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小小“火豆”力担振兴重任。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驻大往村第一书记陈骏曾是驻大往村工作队长,对火豆花生有一定的了解。他认为,火豆花生皮薄好吃,很符合深圳都市人的口味,将顺应市场规律,做强做大火豆花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全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提出 全力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