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村集体经济“水涨船高” 预计今年我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10万元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2011年紫金县瓦溪镇新龙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0万元,到2021年,截至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70万元。”前日,新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赖伟军说,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得益于村集资投入800万元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仅此一项每年增收达60万元。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2年以来,全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全面打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整体攻坚战,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2021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575个经济薄弱村已全面达标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7592.8万元、较上年全年提升159.7%,其中经营性收入达1641.4万元、占总收入的22%。预计截至今年底我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10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去年的15.6万元增长到22.1万元,集体经济千万级村实现零的突破,百万级村超20个。
龙川县田心镇松林村的螺旋藻蛋鸡养殖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不少 张涛 摄
加盟产业园获稳定收入
我市强化上下联动,全面压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驱动,着力加强资金统筹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共统筹财政涉农资金1.67亿元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4891.5万元,实现村均增收8.5万元。截至10月底,全市已有8个产业园与92个村签订股份制合作协议,安排8770万元建设资金以折股量化形式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预计合作期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万至15万元的稳定收入。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着力加强土地集约开发。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19个村集中流转、开发经营土地7.2万亩,实现了对土地资源效益的进一步转化,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8万元。同时还着力加强产权归属保护。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327万人,登记赋码颁证22208份,完成率100%;全市869个经联社、10719个经济社完成资产量化工作,量化资产8.01亿元,股权和份额证书颁发17.2万份;集中开展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整治,今年以来全市共清查出“三资”管理问题3991个,截至10月底整改完成率已超61%。
项目驱动村集体收入涨
我市强化项目带动,拓展发展路径,培育分红型项目,引导村集体将涉农资金、富余资金等投资建设河源国家高新区工业园等,截至今年10月底,在市、县(区)政府引导下,全市共有1048个行政村投入各项资金4.04亿元入股成熟度较高的园区经济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分红收入5368.3万元,村均增收达5.1万元。同时我市还配套兜底型项目。针对部分难以发展的经济薄弱村,出台农业产业园涉农资金折股量化、税收返还等经济薄弱村兜底保障措施,确保达标出列“不落一村”。今年以来,全市224个行政村获得农业产业园入股分红等长期稳定收入,预计村均可增收4.4万元。
我市不少镇村还积极打造内生型项目,村集体立足自身优势,建立公司、村集体、村民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富民强村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全市共有190个村通过村企合作拓宽增收路径,预计将实现村均增收4.3万元。以紫金县瓦溪镇为例,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上,该镇鼓励各村因地制宜,采取自主发展、入股分红等方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村集体资源,打造茶产业品牌化、精品化,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产业,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另外,我市加大土地征收力度、完善配套服务等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争取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落地投产,今年以来,全市产业项目辐射带动41个村实现增收,拉动村集体经济增长达1128.5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超5000人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