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树是稀缺资源,要好好利用” ——专家为老茶场发展出谋献策
昨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张秒高博士和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元宇宙创新中心副主任、“双百行动”和平茶产业项目负责人高山来到地处和平县贝墩镇的河源市老园农旅发展有限公司调研,就茶产品需求特点与加工技术进展等知识,为当地茶农开展专业培训,为老茶场发展出谋划策,传经送宝。此次活动由河源市科技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指导,河源市科技人才服务中心主办,和平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河源晚报社、和平县老园茶场、“双百行动”驻和平县服务队协办。
专家到茶林实地调研。本报记者 曹志成 见习记者 李馨 摄
深秋的老茶林,仍然郁郁葱葱。茶树丛中,一块告示牌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显示“何从心等人于1972年种植,面积10亩”。据《河明亮电站志》记载,电站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开展多种经营。“老茶树是稀缺资源,要好好利用。”张秒高说,像老茶林里这超过50年树龄的老茶树在广东不多见,老茶园不能端“老架子”,要有创新思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出来。茶园可以做体验旅游,要修好路,让游客方便进园体验。
在茶场加工厂,三层高茶叶萎调槽让人眼界大开,有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特色的木质升降机更让人眼前一亮,一些老旧揉茶机如今接上电也可加工茶叶。其存在不仅见证了茶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当时茶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张秒高说,这个阁楼投料在广东极为罕见,以前只是在云南见过。如今,河源市老园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双百行动”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对于这些设备,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建立茶业博物馆,展现茶业发展历程和技术追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茶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前辈们对技术的追求和对茶业的热爱。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