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喜看田畴千重浪 满眼皆是丰收景 我市积极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前段时间,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日光村的多年生稻迎来收割期,来自深圳的300多名学生在此开展研学活动,体验丰收的快乐。据了解,2022年,广东绿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华大基因团队在日光村打造了500亩高标准多年生稻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每年为日光村村民带来30万元租金收入和20万元劳务收入。同时,基地建设为日光村村集体经济带来约10万元收益。而漳溪畲族乡今年在全乡扩种多年生稻,拟在全乡扩种至2000亩。

这是我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省、市“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及市委“138”具体安排,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抓短板、固基础、扩优势,“三农”各项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进展。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74亿元,增长4.8%,增速排名粤北五市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54元,同比增长7.6%,增速排名粤北五市第一,全省第二,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取得明显成效。

种业振兴添“薯”光

目前,我市种业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绘就了致富“薯”光。南方国鸡种业基地、东瑞国家种猪场、天翔达等一批种业企业落地投产;广东兆华联合省内多家制种公司以东源县柳城镇为中心,流转5000亩农田开展优质水稻制种;在全省率先创建微型马铃薯快繁试验示范基地,实现了马铃薯就地留种难题,有效降低种薯成本。

今年8月,龙川县通衢镇旺宜村的甘薯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已累计生产种苗达到1000万株,年产种苗有望超亿株。脱毒苗属于高产量苗,比普通的甘薯苗亩产可提高15%-20%。该基地出产的甘薯脱毒健康种苗已持续供应给湛江、汕头等甘薯种植地区。在该基地的带动下,龙川县在龙母、田心等镇建设了5个绿色甘薯高产高效千亩示范片,全县总种植面积5000多亩,辐射带动面积2万亩。甘薯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增收拓展了渠道,带动所在村农户通过地租或务工增收。

我市坚持把稳定农业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切实以稳产夯基础,保供固安全。“菜篮子”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重要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有序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菜篮子”供应安全稳定。

我市深入实施“土特产”优强行动,建立“土特产”运营工作机制,重点选取河源米粉、五指毛桃鸡、油茶、茶叶等一批“土特产”进行优品打造,已完成产品生产行业摸查、宣传推广、选品质量分类标准初步制定等工作。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有序推进。“1+3+N”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健全,市县工作机制有序运转,龙川县、东源县6个试点村创建工作稳步开展。我市还支持以“富镇强村公司”为引领,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市有“富镇强村公司”135家,实现镇级公司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已推动13家公司营业额破百万,村集体有效分红超200万元。

“破立并举”激活力

围绕当前我市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改革路径,我市有序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我市积极推动“小田并大田”项目建设,选定东源县船塘镇及柳城镇共1300亩田地开展“小田并大田”试点,通过推进连片土地流转,合理规划沟、渠、路、坎等,重点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撂荒耕地整治、提升田块耕作条件,将“小块田”适度合并成“大块田”,探索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路径。当前,项目已进入勘测设计阶段,预计年底可完成项目建设。

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水平逐步提升,深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目前全市有省级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79家、省级标杆家庭农场37家。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目前,我市农业大数据平台已处于试运行状态,上线了农村“三资”管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农村宅基地审批功能模块,共采集固定各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数据41376条、资源性资产数据132759条。

贴心服务护航有力

我市聚焦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立足农业发展需求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服务推动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高质量开展。我市围绕春耕生产、畜禽和渔业养殖、农机操作及化肥使用等方面,通过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田间指导、专题培训等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生产良种良法,目前,已遴选发布主导品种75个,主推技术102项,主推技术到位率100%,切实提升村民科学种养水平。我市还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措施要求,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当前,全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率98%;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175台、补贴资金111.898万元;累计为62.62万亩农作物、4749.52万头(羽)畜禽提供风险保障,参保农户共计25.92万户次。

在此基础上,我市惠企行动深入实施,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三农”工作统筹抓总和党员干部模范先锋作用,积极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用林、用地、融资等问题。接下来,我市将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农业农村部门党员干部挂钩联系县区、服务重点企业机制,持续深入开展暖企行动,推动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投产,支持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二期工程、紫金东瑞农业、广弘国鸡基地、源城区畜禽产业园、立华集团高效肉鸡养殖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引导太二二期、河源东江河畔、和平兴泰智慧渔业等工厂化养殖项目扩产增效,以项目带动产业实现提档升级。

和美乡村村村美

我市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迈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市结合村庄亮化、村内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农村村内道路硬化;持续巩固提升厕所问题摸排整改成果,877个行政村完成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全省60个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创建工作初见成效,乡村风貌进一步提升,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标准。我市深入开展村庄绿化工作,持续推动“五边”“四旁”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全市村庄已种植树苗142万株,完成率123%。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龙川县特种农作物生产势头良好,车田镇汤湖村花卉种植发展较好,上半年销售盆栽130.41万盆,同比增长42.3%。同时,在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工作的带动下,龙川县内花木场订单量大大增加,上半年全县观赏苗木销售10.48万株,同比增长25.4%。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实施“五美”和“七比两看一提升”专项行动,对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创建标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加快创建,突出抓好257个典型村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到年底全市行政村都达到干净整洁村的标准,新创建一批美丽乡村,常住人口300人以上行政村达美丽宜居村,累计特色精品村达200个以上。

本报记者张涛

 






上一篇: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三成
下一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振义:我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