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就业有“温度” 人才更“出彩” 我市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自江东新区临江镇就业驿站服务点揭牌运营以来,当地不少村民到服务点查询就业信息,寻找心仪岗位。目前,我市规划设立79个就业驿站服务点,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动就业服务便捷化、精准化、多元化,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与福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千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如何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十大行动,开展公共创业服务进校园、校企人才对接,落实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生社保补贴及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服务等措施,举办各类招聘活动,着力扩大就业渠道,提供不断线服务,就业形势保持稳中向好。


我市举办各类招聘会,促进劳动力就业。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突出重点群体,不断优化就业服务,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中向好。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582人,完成率54.3%;失业人员再就业4054人,完成率57.9%;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34场次(线上63场,线下71场),参会企业2995家次,累计提供岗位11.1万个,进场求职人数约5万人,达成意向人数8301人次,线上招聘会观看人数及点击量6万多人次。

我市稳住就业“最大民生”,持续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提出力争2024年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我市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着力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支持和规范发展外卖配送、网约车、网络直播等新就业形态,拓展灵活就业空间。我市还强化市场供需匹配,开展线上线下招聘等人力资源服务,优化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基本面,同时落实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助力各类群体创业。


求职者向企业咨询有关招聘情况。

有温度的就业服务

我市还深入开展访企拓岗助就业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岗位增长潜力,落实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激励政策。尤其是今年,我市支持有条件的县区推进建设零工市场或就业驿站,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今年4月,市人社局印发《关于河源市就业驿站建设方案的通知》(河人社函〔2024〕78号),规划在全市设立79个就业驿站服务点,布局覆盖各县区中心镇、人口大镇,构建以就业驿站为中心,辐射至乡村的灵活就业生态圈。6月28日,河源市首个就业驿站——深业路社区“就业驿站”正式揭牌运营。该驿站位于东源县深业路社区万达广场3号门旁,占地约108平方米,依托独特的商圈区域优势,通过创新组织引领,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活动载体,强化资源保障打造的党建促就业新阵地。其面向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岗位推荐、招聘发布、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用工需求咨询、招聘登记、政策指导、人才活动等对接服务,与社区党群服务共建共享,提升运营时效,辐射东源县就业服务工作。

驿站“小”空间,服务“大”民生。市人社局表示,就业驿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上的站点,它更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通往梦想职场的桥梁,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金融法务等一站式服务,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培育更多创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连平县工业园就业驿站为例,该就业驿站位于工业园区莲塘大道和358国道交会处,使用面积约100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员汇集度高,能为广大求职者和各类用工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和便利的交流平台。就业驿站具备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信息发布、岗位推荐、就业创业服务六大功能,求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目前,连平县已建成就业驿站1个,规划建设5个。

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生态

我市人才不断激发新活力,持续推进技工学校强基培优。加快河源技师学院提质扩容步伐,大力支持技工学校拓展校企合作和对外合作交流,推动“厂中校”、产业学院建设。由河源国家高新区、河源技师学院、西可通信公司三家共建的全市首家政校企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在河源国家高新区成立;由东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源技师学院、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生态。

为深入推进技能生态链建设,深化政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8月27日,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河源技师学院和西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政校企合作签约。会上,政校企三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实习就业基地揭牌。实习就业基地的成立,为推动产教评技能产业链建设注入全新动能,有力破解了企业用人之困、院校学生就业之困、青年学技能之困。

此次政校企三方联动,积极探索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的技能生态链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矛盾,实现产业人才的双向奔赴,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三方表示,将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技能生态链,努力实现政校企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发课程,为制造业当家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高质量人才“破圈”出彩

河源技师学院优秀毕业生黄子锋,如今已是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他多年来一直尝试通过技能成才路径成就出彩人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河源制造业贡献力量,其技能成才之路,是我市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缩影。

以河源技师学院为例,该学院对标对表河源产业战略布局,对接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力的新要求,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奋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河技师样板”。河源技师学院打造“订单班”“冠名班”“校中厂”“厂中校”、产业学院等平台,深入推进政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截至目前,河源技师学院已与105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我市还积极激活人才“第一资源”,强化人才服务有效供给,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鼓励符合条件企业申报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制造业当家”,强化技能人才支撑,实施技工院校达标工程,创新技工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支持企业与我市技工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持续擦亮“三项工程”金字招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入县下乡参与乡村振兴,优化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用好《河源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评定和举荐暂行办法》《河源市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人才立法工作,不断厚植政策优势,服务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形成人才汇聚河源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程子跞

 






上一篇:厚植教育沃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我市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