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镇村调研行|花“香”四溢 美塘真“美” 和平县公白镇美塘村发展花卉产业助推“百千万工程”
走进和平县公白镇美塘村的德福农业种植基地,各色花卉竞相开放,一盆盆花卉小盆栽被送至储存点,等待着运输出去。“这花卉是我们美塘村的‘幸福花’。”美塘村村民彭女士说,自从村里有了花卉基地,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美塘村党支部书记李伟扬介绍,广东德福农业有限公司(下称德福农业)在美塘村打造了福和乡村振兴花卉示范基地,建设了60亩现代农业设施大棚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和平县公白镇美塘村以打造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坚持以富民兴村为主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形成了高附加值的小型花卉盆栽产业,通过产业示范带动农户共同发展,为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3年,美塘村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10万元增长到近60万元。
“花卉”产业愈来愈“香”
走进德福农业的温室大棚,村民们正忙着育苗、浇灌等工作,一盆盆种苗被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长势喜人。温室大棚内配备了恒温智能化调控设施,不仅实现了对花卉生长环境的智能化控制,还大大提升了花卉的产量和质量。
据了解,美塘村乡贤2014年于美塘村成立广东德福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在美塘村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花卉、林木、苗圃、种苗的研发与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种植与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目前,德福农业已初步形成以红掌、白掌、发财树、招财树、吉利红、狼尾蕨等系列,12个品种为主的精品小盆栽产品线,2023年花卉小盆栽产量900.2万盆,产值约11773万元。
德福农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探索促进农业产业帮扶的长效机制,努力为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可持续增收提供产业支撑。该公司与农户采用合作共赢的“德福模式”,带动当地村民种植小型花卉盆栽增收致富,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达到了“1+1>2”的效果。
生活在美塘很“美气”
在美塘村,村居墙壁上绘有鲤鱼跳龙门、农家风情写实、山水画及和美美塘壁画等,与阡陌农田、花草树木等相映成趣,为村庄增添了灵动。“生活在美塘真美气!”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李国忠感慨,现在的村子和以前比,环境好了,配套设施也更完善了,日子越过越好。
美塘村全面推进典型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和美宜居乡村。抓好风貌管控,坚持规划引领,提升监管水平,在源头上管控农房风貌,引导村民有序建房,聚焦民生需求,大力推进道路建设、文化广场、路灯亮化等一批民生建设项目。目前,美塘村已完善了河道整治、村道沿线景观提升、民房外立面改造、文体广场和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等工程,开展了三清三拆、三线整治工作,加快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管护建设。另外,全村实行“门前三包”制度,通过村规民约,进一步促进和美乡村建设。
文化点“靓”和美乡村
踏访美塘村,让人留连忘返的是村里的客家文化展示。
美塘村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由村委方向进入,依次设计有客家文化休闲廊架、村民广场、乡村大舞台、健身设施、乒乓球场及利用现状水井打造的情景雕塑,尤其是文化节点建设工程、核心区域提升改造工程等,这其中沿线基础设施及景观提升改造约700米、外立面风貌统一提升改造4300平方米,新建了面积达223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
美塘村还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小切口”带动乡村“大变化”。该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多文明力量。该村还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十佳文明户”评比和绿美乡村建设等活动,发动党员、乡贤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以实际行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除“一村一品”花卉小盆栽种植产业外,美塘村还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今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水平以及经营性收入占比实现双提升。李伟扬表示,美塘村积极盘活各类闲置资产、土地,结合美塘村山地多的特点,引进光伏产业项目。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该村流转土地用于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林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林、农业生产经营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多万元。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万绿湖文创再度上新 把“珍稀动植物”带回家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