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农机隆隆“闹”春耕科技赋能争高产 我市计划4月中旬前完成早稻栽插

田间地头里,多种农耕机来回穿梭、无人机空中喷药作业……连日来,我市处处尽显春耕热潮。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一台台翻耕机等先进农业科技装备“加盟”春耕生产,不单单为全市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更让我市不少种粮大户和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各类拖拉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近2万台,预计完成机耕早稻面积87.6万亩,早稻机耕率达98%,有效保障了春耕生产作业需求。我市计划4月中旬前完成早稻栽插,这些新装备无疑为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户操作插秧机在田间插秧。

农机“闹”春耕

在龙川县丰稔镇左拔村下连坑的农田里,农机手驾驶农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翻耕土地,农户在田间忙着育秧,放眼广袤田野,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我们公司今年种了1300多亩早稻,惊蛰前一个星期左右就已经下了秧苗。”龙川县绿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铭辉表示,包括合作农户耕地,目前均已全部插完秧。而在龙川县通衢镇一稻田里,龙川县车田镇丰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温永敏驾驶着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这台机械实用,效率高,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又把产量稳住了。”他说,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是带侧深施肥的。插秧机插得比较整齐,植株也比较均匀,效率也高。一天下来,一台机器起码顶20个人工以上,每天可作业30亩到50亩。

以龙川农机服务为例,目前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21.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6952台,插秧机181台,收割机422台,无人机70台。记者了解到,龙川县通衢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着力引导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村集体强强联合,建设通衢镇现代农业托管服务中心,组建机耕服务队,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深入春耕生产一线,推广适合不同农作物、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机械化劳作模式,推广插秧机、农业无人机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具,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


无人机正在进行撒种作业。

科学种田争高产

“现在农机功能多,也非常便捷,对粮食生产作用很大。基地的种植面积有3000多亩,98%以上实现了机械化耕作。目前秧地已经入苗了,在农历三月前,一定要把秧苗插下去,争取好时节,今年搞个大丰收。”种粮大户、龙川县众合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彩霞说道。

市政府提出,各地要坚持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落实“只增不减”的要求,着力推进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坚决完成省下达我市粮油生产任务,2024年推动16.5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在5月底前全面动工,坚持质量、进度两手抓,确保12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为此,今年,我市明确提出,要提高各地科学种田、夺取高产的热情,打造更多单产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水稻示范基地,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全力保障春耕生产有序进行,我市积极落实农事生产服务保障,做好农技服务保障,遴选了75个农业主导品种、102项主推技术,指导农户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精准服务保丰收

记者注意到,更让村民放心的是,不少社会化服务公司提供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优势,积极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实施病虫害防控、统防统治、生产托管等关键环节为着力点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积极助力我市农业生产。

在和平县绿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工人们互相配合,熟练地往育秧设备上放育秧盘,育秧机自动给育苗盘添加营养土、浇水、播种、覆土,现场育秧工作忙碌而有序。和平县绿苑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工作全部采用机械化、标准化操作,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具有恒温、恒湿、保肥的优势,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让种子均匀消毒、发芽、保水保肥,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侵袭。

“为村民提供社会化服务,村民种田告别了‘三弯腰’,甚至不下田,亦可实现‘谷满仓’。”天禾农资公司负责人如是说。据介绍,该农资公司以“推进农服网络建设、提质增效促发展”为主基调,在我市积极开展农业服务工作。从2021年开始,该公司至今已成立了5家县域农服公司,团队人员有32人,通过培育、整合当地作业资源打造基层作业团队315人,联动农业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7家。仅2023年,该公司通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生产托管、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减量增效等项目,累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14万亩。

天禾农资公司联合市县供销社实行“双线运行”机制,加强业务对接,推动了和平、龙川、紫金、连平4县的“生产、供销、信用”农产品综合服务站的建设,站点涵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展销、保险、金融、物流快递等功能。通过农产品综合服务站的赋能,加快乡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赋能,联动服务组织、粮企米商以及供销社的仓储冷链物流,为全市的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赏万绿湖美景 品新港镇美食 我市一线路入选2024年广东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