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映绿 经济生辉 河源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颇具规模
河源以水为名、以水兴城,是三河之源,森林储蓄量超70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2%,孕育了享有“天上瑶池水、人间万绿湖”美誉的万绿湖。一直以来,河源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力开发水产品、写好水文章、打响水品牌,大力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把“生态好水”转变成“经济活水”。
据统计,2023年,全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3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8.42亿元、同比增长9.2%;包装饮用水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40.5亿元,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名。水经济产业已初见雏形,发展水经济产业已成为河源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万绿湖因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本报记者 刘奇峰 摄
依托生态优势 打造“美丽经济”
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万绿湖因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湖面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中。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与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万绿湖也以其优质资源和独特魅力,获得了“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天然氧吧”“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等荣誉,河源万绿湖优质水利用项目也入选省级水经济试点名单、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优质的水源,离不开背后的精心呵护。近年来,河源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推进美丽河湖、生态河湖建设,深入打好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农村污染治理战以及森林保卫战,全力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当前,我市地表水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国前列,地表水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排名全省前列,生态好水已成为河源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万绿湖景区开发了水月湾、龙凤岛、镜花缘、客家风情馆、万绿谷等景区景点,并推出生态研学特色体验、爱情文化体验、“非遗进景区”、摄影大赛、徒步穿越等活动,不断提升游客体验。万绿湖景区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每年接待上百万游客,今年1月至7月,万绿湖各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08.9976万人次。
从一开始名不见经传、年旅游总人数不到1万人次的小景区,到如今每年接待游客量近200万人次的旅游景区,万绿湖景区正持续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借助良好生态,河源正不断探索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更好实现“生态好水”转变成“经济活水”。
以水为媒 优质产业落户河源
一方好水润泽一方企业。在“生态好水”的“金字招牌”下,农夫山泉、今麦郎、白象、怡宝、紫泉等知名水饮料及食品企业先后落户河源,东源正能量饮用水、和平聪明人猕猴桃饮料、龙川霍山矿泉水、东源霸王花米粉等一批本土知名畅销品牌陆续崛起,中储粮等一批优势项目已经签约,“生态好水”已成为河源对外推介、招商引资的“亮丽名片”,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颇具规模。
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近年来,河源充分调动资源力量,定规划、强招商、出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在河源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去年,我市出台《河源市发展水经济产业若干措施(试行)》,面向在水经济产业园从事软饮料、酒等食品饮料生产制造企业,在用地、用水、投资、技改等方面实行优惠奖补;建立完善物流、住宿等服务配套设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心全意为落户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在河源投资兴业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市领导同志联系服务产业项目工作机制、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工作机制、工业项目月调研工作机制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安心、放心、舒心的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 谢梦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