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雁返河源 助力“百千万” 河源籍大学生寒假返乡观摩活动举行
本报讯 记者 刘奇峰 通讯员 郑楠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鼓励更多河源籍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吸引和凝聚广大河源籍学子返河留河就业创业,近日,团市委、市人社局、高新区管委会、市学联联合举办河源籍大学生寒假返乡观摩活动,这是“团团促就业”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当天,同学们第一站到农夫山泉工厂的生产车间,现场感受了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水处理、吹瓶、灌装、贴标等一体化生产工序,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制造业的魅力。随后,同学们走进美晨通讯公司的生产车间,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改变了同学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也激发起了他们对本地高新技术企业的求知欲,同学们与企业工作人员交流了人才需求、职业发展通道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等,企业工作人员一一耐心解答,并鼓励同学们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下一站来到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陂角村,陂角村驻村第一书记向同学们介绍了陂角村如何从源城区五个省定贫困村之一,通过环境整治、招商引资、发展民宿等举措,构建起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逐步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在座谈会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了此次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表示通过现场观摩,直观感受到了家乡近年的发展变化,激发起了建设家乡的热情。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和疑惑,团市委、市人社局、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与每一名提问发言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宣传河源人才引进政策和本地就业发展前景,结合他们的院校、专业、性格及兴趣爱好方面给予意见建议,并鼓励他们积极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出智出力,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团市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动员和引导在外学子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在家乡建设的宏大蓝图中找准定位,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上一篇:专家学者、民宿从业者云集东源 共话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创刊。30年光阴,一张报纸见证、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后天,是《河源晚报》三十华诞,这个生日同样属于所有晚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