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硕果盈枝话“丰”年 农业发展获“甜”果 和平县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实现绿色崛起

和平县位于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境内资源丰富、林业发达,是广东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和平县境内高山、丘陵、峡谷、平原皆俱,复杂的地形、充足的光热以及丰富的降水使这里的各种农产品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产量充足。优越的生态优势,赋予了和平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2024年,为做好“土特产”文章,和平县以“六个十万亩”为核心抓手,发挥腐竹、丝苗米、猕猴桃三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和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和平片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发展优质水稻、高山油茶、和平茶叶、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稳步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和实现绿色崛起迈进。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累计实现产值超15.3亿元。


下车镇和一村猕猴桃种植基地。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2024年秋季,在和平县彭寨镇的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里,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吹过卷起金色稻浪。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种植大户心里乐开了花。

和平县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建设,以重点企业为抓手,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阵地,以水稻、水果、茶叶等优势产品为特色,推动农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腐竹、丝苗米、猕猴桃三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和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和平片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6亿元,带动了猕猴桃、优质水稻种植、大米、大豆加工及茶油生产等多项产业链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和平县合水镇和小豆食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2条全自动腐竹加工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作,连续不断的腐竹皮从流水线上缓缓运出。和小豆食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是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合水三产融合发展区的建设主体。该项目占地面积232亩,总投资2.3亿元。其中,项目一期包括腐竹加工区、污水处理区,新建年产21.5吨/条传统工艺腐竹生产线80条、年产70吨(鲜腐竹)/套全自动腐竹生产线2套。腐竹产业园于2024年9月进行了省级验收,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

据统计,2024年和平县腐竹年产量1.75万吨,目前正推动合水三产融合发展区、贝墩腐竹精深加工区全面达产,有效带动一产黄豆种植,促进休闲农业、饮食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丝苗米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其中九盛康园公司、乐源公司大米加工生产线已基本建成试产,万家香公司大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安装中,全面达产后园内可新增大米日加工能力280吨。猕猴桃产业园总投资1.5363亿元,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建设猕猴桃花粉站解决猕猴桃花粉不纯、重大病害等问题,“和平猕猴桃”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平猕猴桃品质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和平片区)累计完成投资6402.97万元,三个实施主体承担建设项目已完成并投产,提升油茶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24年8月,和平县举办“‘猕’恋和平·乡村振兴”2024年和平县猕猴桃推介和农特产展销会暨秋季经贸活动,进一步推动和平猕猴桃、百香果等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纵深发展。近年来,和平县大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抓猕猴桃、优质稻、油茶、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抓好优质稻产业发展。和平县以成功申报丝苗米省级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大力推进优质稻种植产业,着力打造“粤北粮仓”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加强农资储备调运,扩大农机作业面积,促进农业机械化服务提档升级,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全县水稻常年播种面积30万亩。其中,产业园规划建设范围包括阳明、长塘、大坝、彭寨、古寨五个镇,全年种植优质稻11.68万亩、年产量4.5万吨,有粮食种植大户288户、全年种植优质稻面积共2.16万亩。

抓好油茶产业发展。近年来,和平县在承担河源市油茶跨县集群省级产业园(和平片区)建设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做精做强油茶产业。一是推动油茶一产扩面提质,创建了“村级经济集体统一收储、林地集中流转、油茶企业承包经营”的林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方式,搭建“私企+农户”平台,落实资金补助政策,引入农业保险,给林农吃下“定心丸”。二是推动油茶二产提档升级,推动生产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努力形成打造油茶主副产品的贸易、加工、包装、销售全链条发展模式。三是推动油茶三产融合发展,开发古法榨油作坊等文化产业项目,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茶油、茶饼、茶皂素等产品生产及深加工。截至2024年11月,全县油茶种植面积约27.8万亩,全县油茶专业合作社12家,其中注册油茶产品商标的企业8家。和平的油茶“小特产”逐步成长为“大产业”。

抓好茶叶产业发展。和平已初步形成以青州、热水、东水、浰源等镇为核心产区的具有和平特色的茶叶产业布局,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04万亩,实现年产量1001吨,产值约2.8亿元。通过推广生态茶园建设技术,采用改茶、改土、改园“三改”技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和平茶叶品质稳步提升,“同湖月”“增坑盘皇”“金稳”“昶南峰”“显子塘”等一批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抓好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和平县“土特产”种类繁多,农特产品103种,其中猕猴桃、百香果等特色水果深受消费者喜欢。和平县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促进特色水果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不断延长产业链,多途径融合农、文、旅,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截至目前,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已达2.31万亩,初步形成了以东水、彭寨、优胜、阳明、青州、大坝、合水等镇为核心区的百香果产业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全县5亩以上种植户300余户,年产量7758吨,约70%的鲜果在网上销售到全国各地,发展前景良好。

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近年来,和平县立足村情挖潜力、干群合力做产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大坝镇水背村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百亩绿色生态百香果园郁郁葱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近年来,水背村将百香果作为主导产业,引进广东古树缘生态农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提供育苗服务、种植技术指导和农产品包销的全产业链服务,有力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百香果,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县城郊游胜地。“基地融合了农业生产、特色餐饮和休闲观光、亲子旅游等多种业态,年产值预计超过1300万元,年接待游客量50多万人次。”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负责人葛小毛告诉记者,基地可解决就近农户就业60多人。

据悉,水背村围绕“千年古村”“阳明文化”“客家文化”等村情特色,建设完善了休闲长廊、阳明广场、沿河步道、荷花观赏栈道、古榕树广场等22个基础设施项目,推动王阳明研学馆、王阳明巡检司修复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文旅吸引力。如今,水背村现有黄金百香果680亩,白莲、葡萄、沃柑等近200亩,总产值约1000万元,带动村民本地就业3000余人次。

水背村仅是和平各镇村立足村情实际,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的缩影之一,和平县大力盘活挖掘土地资源和文化资源,根据不同类型,找对方子、选准路子,通过产业带动、项目拉动、资源推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致富。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邓燕琴

 






上一篇:激扬古郡气度 喜看教育新貌 和平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用心用情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坚持制造业当家 产业开“繁花” 和平县“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蓬勃兴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