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化”精准服务“三农” 累计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700多项 新增产值超9亿元
为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户种植及加工技术水平,近日,“百千万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负责人钱敏带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到和平县合水镇进行油茶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当地镇村干部、农业合作社代表、种植户等参加了培训。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目前,我市已在全市95个涉农乡镇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构建省-市-县-镇四级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采取“项目化”模式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累计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700多项,新增产值超9亿元。
农村科技特派员了解山茶油销售情况。
“项目化”精准服务“三农”
在当日的培训会上,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廖柏勇博士在《广东省油茶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专题讲座中,重点介绍了2024年最新审定的四个高州油茶新品种:悦木103号高州油茶、悦木201号高州油茶、悦木79号高州油茶、悦木307号高州油茶,从品种特性、适种区域、产量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农户品种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油茶栽培技术管理,廖柏勇系统讲解了从整地、栽植到抚育管理的全流程关键技术要点,并特别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油茶栽培中的应用,帮助农户实现精准施肥、节水增效。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团队丘苑新博士则以《山茶油的营养价值与加工技术》为题,深入剖析山茶油的健康价值,并分享现代加工工艺、品质控制及产品市场化策略,同时结合油茶加工领域的实践经验,帮助农户提升油茶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
参加培训的油茶种植户认为培训提高了他们对油茶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修剪等关键技术的掌握能力,加工技术(如茶油压榨、精炼、副产品开发)的培训有利于他们拓展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成功案例的分享也让不少油茶种植户直观感受到科学种植的效益,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
新增产值超9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4年,我市印发实施《河源市科技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试行)》,争取省科技厅2024年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2070万元,发布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选派95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帮扶我市95个涉农乡镇。市科技局引导省内10所高校与东源、和平、紫金、龙川、连平五县结对设立“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推动江东新区临江镇、源城区源南镇、东源县柳城镇、紫金县蓝塘镇等8个乡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专业镇,获40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
我市还不断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服务功能,在全市95个涉农乡镇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构建省-市-县-镇四级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面向湾区高校院所征集农业技术成果累计782项,面向河源市农业企业、农业种养大户等征集农业技术需求累计647项,采取“项目化”模式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累计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700多项,新增产值超9亿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河源经验、河源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河源特色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发展新路,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做实做优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组团帮扶全市95个乡镇,培育建设一批省级专业镇,发挥县域创新基地作用,引导科技要素在县域聚集,助力“百千万工程”。持续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加快技术转移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培养壮大技术经纪专业人才队伍,探索建设深河“科创飞地”,构建“双区研发—河源孵化—河源产业化”产业创新链协作模式,全面融入“双区”协同创新体系。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专家讲解的护肾饮食‘三低一控’原则,简单实用!我是一名透析患者,专家详细检查了我的血管通路,还教了我日常护理方法,真的很专业!之前对血管通路的护理不太了解,听了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