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进入夏季流行高峰期 14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近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随着气温的升高,今年我市猩红热病例报告自第17周开始上升,目前仍处于夏季流行高峰期,但整体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
“从我市监测数据看,猩红热疫情呈现两个流行高峰,分别为冬春季高峰和夏季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14岁以下儿童,发病人群以托幼机构、学生以及散居儿童为主。”市疾控中心应急传防所所长高淑萍介绍。
猩红热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和皮疹,极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猩红热的咽痛较普通感冒导致的咽痛更加剧烈,并且感冒一般不会出现皮疹。而猩红热的皮疹通常在发热后2~3天出现,从颈部、腋下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细小密集,面部发红但口周苍白。”高淑萍表示,“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可以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但部分猩红热症状不典型,普通民众难以区分,建议家长尽早带小朋友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玩具、手及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高淑萍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定期消毒,多关注孩子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同时,托幼机构、校外托管机构、培训机构、福利院等要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居家隔离等措施,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上一篇:生态“金名片”越擦越亮 我市“圳品”再“扩军”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