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力量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源城区与各高校结队联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讯 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李春华 为全面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相关部署,连日来,团源城区委充分发挥校地协同创新模式的聚合效能,全面整合各方资源,精心统筹协调,广泛发动各镇(街道)与75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深度结对联动。积极组织青年大学生奔赴基层一线,围绕绿美源城生态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改善、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为源城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赋能特色产业 拓宽高质量发展路径
广东理工学院“经管兴农实践队”走进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意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广东理工学院“经管兴农实践队”走进埔前镇双头村双创电子商务创意园,对当地电商基地进行深入考察。队员们认真学习流量变现策略及直播话术等电商运营技巧,并通过多场直播带货活动,成功让魔芋爽、土泥鳅干等源城特色农产品搭乘“数字快车”,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更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为特色农产品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益暖东埔,拾光源城”突击队深入源城街头巷尾、传统作坊,用镜头记录丰富多样的客家风味美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益暖东埔,拾光源城”突击队深入源城的街头巷尾、传统作坊,用镜头记录下肠粉、猪脚粉、粄类小吃、九重皮、酸酒鸭等丰富多样的客家风味美食。通过他们的努力,河源客家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挖掘文化底蕴 焕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绿漫星河”实践团结合学院特色和绿色环保理念,对上城街道的代表性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他们精心设计出富有创意的logo、IP以及团扇、纸巾盒等特色文创产品,以简洁现代的设计风格展现了上城街道悠久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为上城文旅宣传注入全新活力。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绿漫星河”实践团对上城街道的代表性元素进行挖掘,精心设计出富有创意的logo、IP以及团扇、纸巾盒等特色文创产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跃而声乐响广师”突击队,在团源城区委的组织下,实地走访区级客家山歌传承人黄立勤、山歌剧团原团长陈耀南、现团长欧阳山等老师,深入体验客家山歌的独特魅力,全面明晰其发展脉络与丰富内涵。通过他们的努力,客家山歌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传承。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跃而声 乐响广师”突击队访谈客家山歌传承人,深入体验客家山歌独特魅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舞跃狮腾”突击队走进高埔岗街道,与当地醒狮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队员们结合当地舞狮队伍的发展历程,拍摄了趣味横生的舞狮情景剧,并整合相关资料,积极助力醒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舞跃狮腾”突击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永远跟党走”突击队以“青春赋能农文旅宣传”为目标,深度挖掘埔前镇的农文旅资源。他们通过“镜头+短视频+推文”的创新组合传播方式,全方位展示埔前镇的农文旅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情系基层民生 播撒青春关爱之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数韵源梦”“筑梦萤火”支教团队在团源城区委的统筹协调下走进高新区实验学校,精心开设七巧板、安全教育、数学魔术、非遗拓印等多元课程。队员们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充分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他们带来充实而快乐的暑期时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芃星灼华”突击队走进新江街道龙尾坝社区,开设融合河源恐龙文化的美术课和非遗纸浆画课程。通过趣味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感受家乡文化魅力的同时,度过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时光,丰富了社区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凝聚青春力量 共促区域协调发展
青年大学生们以青春之名,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基层一线,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他们在助力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成长与蜕变,以实际行动搭建起校地合作的坚实桥梁,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下一步,团源城区委将始终锚定青春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方向,秉持“需求导向、精准对接”的理念,构建校地之间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发展共促的持久纽带,把基层所需作为青年所为的出发点,推动高校的智力优势转化为基层发展的内生动力,让青春实践真正扎根在基层发展的土壤中,为源城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现代化枢纽城区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