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为全国乡村创客社区建设贡献“金点子” 国内首个围绕“乡村创客社区”建设的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振敏 前日,《乡村创客社区要素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地方标准发布会暨“标准引领·创客兴乡”乡村振兴人才交流会在东源糖巢创客社区举行,旨在构建“政—研—企—创”四位一体交流平台,推动创客生态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这是国内首个围绕“乡村创客社区”建设的地方标准。


发布会现场。 记者 刘奇峰 摄

国内首个地方标准

《指南》于6月27日发布,7月26日正式实施。记者注意到,《指南》地方标准内容详实、体系完备,共涵盖9个章节及1个附录,内容囊括了乡村创客社区建设原则以及选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配套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引,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科学、规范、高效建设乡村创客社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手册。这也标志着东源探索的“创客兴乡”模式转化为规范化实践指南,为乡村振兴注入标准化新动能。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是这一标准文件起草单位之一。“这是国内首个围绕‘乡村创客社区’建设的地方标准,具有一定的标杆价值。”该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王科介绍,通过权威标准平台检索,没有发现“乡村创客社区”建设方面的标准。

东源处处皆创客

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东源县始终坚持“人才是振兴之本,创新是发展之魂”理念,将乡村创客社区作为推动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东源无处不可创,处处皆有客”,正是秉持着这种“创客精神”,东源县在高质量发展中成效显著,糖巢社区就是具体体现之一。

作为《指南》的“孵化地”和“实践场”,糖巢创客社区重点打造了包括乡村创客、文创、美食、休闲度假等在内的8大业态,吸引商户入驻34家,规划建设创新创业项目超20个,组织创业培训等活动15场次,培育各类创客超240人,尤其是将浙江经验引入东源,创新构建了“理论授课+实践指导+项目孵化”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近期,糖巢揭牌成立“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这也意味着东源正迈入人才汇聚、产业兴旺的新阶段。

破解乡村创业“痛点”

在谈到《指南》起草背景时,东源县新时代和美乡村研究院院长林荣斌坦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然而一些乡村创客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引,导致资源分散、运营低效、可持续性不足。为破解乡村创新创业的这一痛点,研究院联合多方力量,基于糖巢创客社区的成功实践,并借鉴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历时4个月完成了《指南》的制定。

林荣斌认为,这一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规范化——明确了乡村创客社区的选址规划、功能区划分、配套设施及运营管理要求,确保建设有章可循;可持续性——强调“因地制宜、开放共享”原则,避免盲目照搬城市模式,真正让乡村创客社区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引擎;产业赋能——通过标准化的孵化服务与资源共享机制,推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助力“河源手信”等品牌建设。

打造“创客”汇聚灯塔

林荣斌介绍,糖巢创客社区的成功,印证了3个关键点:“媒体+创客”双轮驱动、人才反哺机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目前,林荣斌与团队成员深入提炼糖巢创客社区成功经验,提出“创客集聚、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资本助力、项目培育”的“五位一体”农创客培养模式,推动建成多个示范性创客社区,为我市乡村产业、人才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标准引领,创客兴乡。接下来,东源将以此次标准发布为契机,着力深化标准应用,对糖巢创客社区进行提质增效;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持续完善覆盖创业全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在财政投入、基础设施配套、专业化运营服务团队、院校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着力促进产创融合,孵化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推动乡村创客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力赋能“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上一篇:传播科学知识 展现科技魅力 2025年河源市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圆满结束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