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热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主题活动
本报讯 记者 梁小鸿 邓宇珊 通讯员 谢旖 这个暑假,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迎来了一支支由省内多所高校学子组成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团),他们深入基层,紧扣“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用青春热情点亮乡村,在火热的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河职院“旗正飘飘”社会实践服务队以镜头为载体,全方位展示埔前镇的独特魅力。
以专业赋能文化传承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艺梦青春”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近日在龙川县龙母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了文化创作组、视频制作组和墙面绘画组三个专项团队,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活动期间,文化创作组通过系统搜集整理文献资料,为龙母镇IP形象塑造及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提供支撑;视频制作组实地考察“七个一”建设情况,精心制作龙母镇典型镇培育宣传片;墙面绘画组创作了以龙母镇IP形象“米福”为主体的节约粮食主题墙绘,将普通白墙转化为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载体。
指导教师刘博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更厚植了家国情怀,对促进当地经济与文化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青春足迹重走信仰之路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组成的“霍山客家人文星火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近日赴龙川开展红色文化调研活动,以青春之力续写红色文化新篇章。队员们先后走访田心镇中心小学、黄居仁烈士故居,并与烈士遗属深入交流,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在田心镇中心小学,队员们与学生共同创作与霍山相关的书画作品,让客家文化在童趣中焕发新活力;在黄居仁烈士故居,队员们聆听革命故事,感悟红色精神;在烈士后代黄义老先生家中,三代人共同探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突击队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精神洗礼。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文化+行动”之力,在红色热土上深耕信仰,于客家根脉中汲取力量,让红色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多元实践绘就文明画卷
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探海拾茶”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进源城区,聚焦历史文化传承、社区服务赋能、青年成长实践等领域,通过实地调研、艺术创作、义教服务、文艺汇演等多元形式,将专业技能与地方需求深度结合,以青春实践赋能河源文化振兴。
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深挖河源历史文化,先后到河源恐龙博物馆、市博物馆、阮啸仙故居等地参观、调研,拍摄化石、文物等,记录“中华恐龙之乡”与客家文化脉络,为讲好“恐龙之乡-红色热土-客家古邑”的河源故事奠定基础。实践团扎根社区,参加源城区上城街道青年座谈会,走访新兴社区留守儿童家庭,送去文具、彩笔、书籍等慰问物资,传递关怀;联合上城街道,完成了“千载家训润源城,四宝三杰绘新风”的墙绘项目,为斑驳旧墙披上“文明新装”。此外,实践团还为当地青少年开设了非遗体验、红色音乐、科技科普与文化艺术启蒙等特色义教课程,举办了“和谐新兴,艺韵邻里”文艺晚会,吸引超200名居民现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超1500人次。
此次实践中,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创意激活文化,用真心连接民心,希望以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为河源文化振兴与乡村发展注入鲜活的青春力量。
用短视频擦亮农文旅品牌
近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旗正飘飘”社会实践服务队的13名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创意短视频为核心载体,前往源城区埔前镇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特色农文旅宣传活动,深度挖掘当地农文旅资源,助力打造埔前镇特色品牌。
实践活动中,队员们聚焦农文旅品牌核心,带着镜头深入棕榈岛、共享菜园、杨家小院、春沐源、蔬香园、桂佳农业产业园以及上村村红色文化馆等特色点位,用创意影像记录乡村新景致,进一步挖掘这座小镇的多元魅力。队员们在此次拍摄中,全程遵循“特色景点三部曲叠加最终汇总的华彩乐章”模式,以专业视角全方位呈现埔前镇从自然风光到田园农作、从现代农业到红色文化的多元魅力,让埔前镇的活力通过影像充分释放。
据了解,此次活动构建起青年成长、学校育人与乡村发展的双向赋能格局。青年走进乡村,在田间调研中拓视野、在服务村民中练本领,并在拍摄实践中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知,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品牌推广动能;学校将课堂延伸至乡野,探索出扎根大地办教育的鲜活路径。
上一篇:星光引航 逐梦扬帆 2025年河源优秀学子高考经验分享会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