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生气
初三毕业那年,同学间流行互写同学录,邀请同学在同学录本子写上记录同窗岁月、彼此友谊及祝福祝愿之类的话语。班上一个成绩优秀的胡姓女生在一个性格暴躁黄姓男生的同学录上写的留言,我至今印象深刻,大意是“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脾气大,容易动怒和发火,看到这里,你是否心中已慢慢燃起怒火,直冲头顶,就要冲我而来。我已感觉到一股杀气,好害怕。但同学,请你平复心情……”
生气,是由内心引发表露外面的一种情绪。动怒的传说和典故有很多,如共工怒触不周山,怒发冲冠,冲冠一怒为红颜……每个人生气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有的人生闷气,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记恨心中。我想,人都不喜欢碰到别人生气,因为有人生气会引起现场气氛紧张,严重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心情。
一般人生气的表现很明显,呼吸加重,满脸通红。严重时,变为发怒,双拳紧握,脸部抽搐,青筋暴起,一副想拼命的样子,表现是骂人、摔东西甚至动手打人。谁都怕碰到这种人,别人在气头上,怒火会把人“烧焦”。几个朋友在一起,如果其中一个生气了,其他几位一般会先帮他灭火,并劝其平静下来。这并不是害怕他,而是与一个处在失去理智状态的人计较,实在不是一件聪明的事。
很多时候,生气仅是一时冲动,火气瞬间上来,自己难以把控,做出的判断或决策大多不正确,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冲动是魔鬼,就像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路怒症,逞一时痛快驾车撞车或是殴打他人,结局是锒铛入狱。世界上很多的悔恨都是因生气一时冲动而酿成的,几秒的冲动换来终生的后悔。因此,生气时,要提醒告诫自己保持冷静,深呼吸,慢慢放轻松,三思而后行。不少人都有过这种感受,再大的事,过几天回头看看,发觉也不过如此,当初完全没必要为此发火和大动干戈。
网上有不少《莫生气》口诀,如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莫生气,要消气,欲知百病生于气;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生气伤肝又伤脾,促人衰老又生疾……颇有道理。
一个人如果经常发火,周围的人司空见惯后,这个人就会变得威信扫地,发再大的火也无人理会。这如同狼来了的故事。由此看来,经常发火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但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生气,有时却是一种策略,一种战术,运用得好,可以给别人来个下马威和措手不及,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
生气最高的境界是不怒自威,既不用动口,更不用动手,别人就已感受到你的态度,不敢再造次。不怒自威是平时一言一行、为人处世的积累,慢慢形成的强大气场。有时不说话,保持沉默即是一种有力的武器,因为别人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好比躲在了暗处,让别人不敢轻举妄动。
西方的康德也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确实,生气不仅影响心情,中医还认为生气伤肝,有损健康。对我们平常人来说,平时莫生气,尽量少生气,保持心平气和,不因小愤怒造成大过失,不失为最佳的人生状态。
作者:梅源
上一篇:想在没有熟人的地方开始生活(外一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专家讲解的护肾饮食‘三低一控’原则,简单实用!我是一名透析患者,专家详细检查了我的血管通路,还教了我日常护理方法,真的很专业!之前对血管通路的护理不太了解,听了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