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韵东坡情——我与近水先生的再次相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日,我在清华美院学习书法的同学近水先生到访河源。我们围绕书法展开交流,自然而然聊到苏轼诗词。每次书写苏轼诗词,像是打开了与古人对话的通道,他诗词中的磅礴气势和豁达心境,总能给我的书法创作带来新的灵感。
近水先生一落座,便打开了话匣子,与我分享他近十年来“走中国”的经历。在这漫长的旅程中,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繁华都市到古朴小镇,从名山大川到历史遗迹。每到一处,他用心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汲取文化养分,将所见所闻所感凝练成文字。至今已完成200万字散文和5000首诗,不仅是他旅途的记录,更是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思考。
谈及近期的研究方向,近水先生对苏东坡的喜爱溢于言表。他深入探究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从京城的朝堂纷争,到黄州的贬谪之苦,再到惠州、儋州的艰难岁月。在这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中,近水先生似乎与东坡产生了强烈的心灵感应。他感受到东坡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生活始终保持的热爱与乐观。基于这份理解,近水先生立志以宣传弘扬东坡文化为己任,计划打造文化艺术旅游产业,让更多人了解东坡文化的魅力,感受其跨越千年的精神力量。
听闻近水先生的想法,我内心触动颇深。第二天恰逢寒食节,这一特殊的日子,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苏东坡的《寒食帖》。作为书法爱好者,我曾无数次临摹这幅千古名作。在一撇一捺间,我仿佛能触摸到苏东坡当时的心境:在凄风苦雨中,他虽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平日里,每次书写《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先生那份泰然自若、不为外界所动的精神力量,便在我心间激发。在书法创作时,我会不自觉地调整笔触,起笔轻盈,行笔稳健,收笔洒脱,力求用笔墨展现出他从容不迫的态度,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场风雨之中。书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时,他身处偏远岭南,却能从平凡生活中找寻乐趣的乐观情怀,溢于言表,我创作时便会让字体更显灵动活泼,融入这份欢快的情绪。而挥毫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似能看见他对历史兴衰、人生沉浮的深刻洞察,我会用雄浑有力的笔触,传递词句中的豪迈气魄。
回想起东坡不同时期的经历,更觉其诗作魅力非凡。初入仕途,心怀壮志,虽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艰难窘迫,可他刚到黄州就写下《初到黄州》,以“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诙谐自嘲,展现出随遇而安的心态。在黄州的岁月里,他带领家人开垦东坡,庄稼丰收时,内心的喜悦化作“诗酒趁年华”的畅快。当手臂受伤,经庞安常医治后,同游蕲水清泉寺,他又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鼓舞着无数身处困境之人。受此感染,我在书写这些诗词时,笔法也会变得更加昂扬向上,充满生机。
中秋佳节,出川宦游、滞留密州的他,与胞弟苏辙七年阔别。可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他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递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超脱的胸怀,让人们在月圆人缺的遗憾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我创作书法作品时,线条会更加柔和流畅,营造出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到了惠州,朝云为他演唱《蝶恋花·春景》,其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既是对暮春景色的生动描绘,又蕴含着对生活的洒脱态度。朝云去世后,东坡作《西江月·梅花》,以“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缅怀挚爱,借梅花的高洁品格,表达对朝云的赞美与思念,其深情令人动容。书写这类诗词时,我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笔画的轻重变化,传递其中的柔情与思念。
后来,苏轼被贬至儋州,那片偏远荒芜的土地,未能磨灭他的意志与诗意。“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展现出他对儋州强烈的认同感,即便身处天涯海角,也能将其视作心灵的归处。“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日无”,如实描绘了儋州物资匮乏的艰难处境,却没有丝毫抱怨。“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在困苦中,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超脱豁达的心境跃然纸上。创作书法作品时,我尝试打破常规,让笔画更加舒展、随性,通过字体的大小、疏密变化,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传递他超脱的心境。离开儋州时,一句“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尽显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则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中原故乡的眷恋。
晚年的东坡,在给儿子的诗作中,尽显人生智慧。《洗儿戏作》里“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表面是对孩子别样的期许,实则饱含对官场黑暗的讽刺,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临终前,他留给儿子的《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以看似重复的语句,传达出历经世事、看透繁华后的豁达与超脱,让人体悟到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的感悟。书写这些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诗句时,我会选择沉稳大气的字体,用简洁有力的笔画,传递其中的智慧。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句诗是苏东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豁达胸怀的体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苏东坡,我购置了不少相关书籍,从不同角度探寻他的一生。在阅读过程中,我将他的经历与自己六十多年的人生感悟相融合。我发现,尽管时代不同,但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境时,有着相似的心境和思考。苏东坡在逆境中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佳作,他的经历激励着我在书法创作中不断探索,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回顾我创作书法作品的历程,苏东坡诗词始终是我灵感的源泉。从临摹《寒食帖》时感受他的情感起伏,到将他不同时期的诗词融入书法创作,我在笔墨间与他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交流。这些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我对苏轼精神内涵的理解与传承。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领略到苏轼诗词与书法艺术融合的魅力,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力量。
与近水先生的这次相聚,不仅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更让我对苏东坡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像东坡文化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我相信,在近水先生的努力下,定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东坡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千年古韵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力量。
作者:缪贵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专家讲解的护肾饮食‘三低一控’原则,简单实用!我是一名透析患者,专家详细检查了我的血管通路,还教了我日常护理方法,真的很专业!之前对血管通路的护理不太了解,听了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