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溪书院前的咏叹
春雨淋漓,夜色沉沉,没有春夜喜雨的愉悦,但有枯灯作伴,拥被而读,别有一番韵味。当读到“午夜梦魂人惨淡,十年湖海泪纵横。男儿铸就雄奇骨,待与苍天诉不平”时,禁不住为之所恸,这是辛亥革命先贤欧阳俊1912年抱病在家乡萝溪书院作的一首诗。虽已逾百年,至今读来,仍然让人感同身受。萝溪书院就在东源船塘赤岭村,遂动了身临其地探究一番的念头。
我从雨中来,一路细雨相随,到了赤岭,牛毛细雨已然不见,却是晌午后的雨后初晴。抬眼望,山间薄雾如纱随风飘逸,隐现在雾海中的赤岭村宛如人间仙境。山边,细雨冲刷过的苦楝树愈显高洁,一些枝头才冒出新芽,一些白紫色的小花从碧绿叶片间迫不及待绽放开来,恰似笼着轻纱的美女,姿态婀娜、神韵迷人。山风吹过,树枝微颤,花瓣间缀着的圆润水珠儿悄然无声地飘落,有些依依不舍。这满眼的锦绣花团恰如赤岭早春质朴和素雅最美的诠释。
萝溪书院就坐落在赤岭村东北隅鹧鸪山脚萝坑溪旁,背靠马鞍山,东枕鹧鸪丘。想当年,与玩伴戏耍于苦楝树间的欧阳俊勤敏好学,目睹国家之危殆,民生日蹙,外患频仍,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一首《题画》“江湖老去志阑珊,遥指河山不忍看,满目腥膻风景异,不知何地可投竿”,道出了他心中的多少苦闷。
后来他前往香港,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秘密从事革命工作。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欧阳俊抱着决死之志参加,其间受困幸得革命志士相助而脱险。起义失败之后,他还冒险独上黄花岗凭吊英烈,“黄花岗上泪暗流,千古英雄土一抔,七十二墓凭吊唁,夕阳低挂树梢头”,英雄无泪,英雄落泪,情何以堪!他给自己的诗集取名《泪海》,充盈其心间的,更是如侠士般不屈的斗志,在《“咏侠”六章》中写道,“拼得头颅事竞争,何愁地狱更天荆。誓同冥王博成败,独向空室谈死生!”
耕读传家的客家人自古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激于义愤而战,蹈死而不顾。每当国家民族陷入危难之时,总会有客家人站出来。巴金曾说:“轰轰烈烈的死,胜过寒冷寂寞的生。”这也正如绝美的风景,尽在奇峰险川;绝妙的旋律,多含悲壮的曲调;高尚的生命,常存于壮烈的牺牲中。萝溪书院记载着船塘地区厚重的革命历史和客家人不屈的抗争史。2011年6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每年清明学生扫墓、春节中秋祭祖,老少口口相传着欧阳俊、欧阳铁庵的革命轶事。
萝溪书院,哪怕只有一面墙,即便这面墙也荡然无存,也会有人凭吊。由于萝溪书院“欧阳俊”这个名字,为众人所传颂,犹如山边那一棵棵的苦楝树,在岁月的长河中,站立成一座丰碑。当地人称,苦楝四季分明,有如人性爱憎分明,春风温煦,枝头始冒新芽,隐忍含蓄之美;夏日叶丛碧绿,遮挡阳光,留下一片绿荫;深秋黄果满枝头,昭示丰收喜悦;到了天冷霜冻时节,枝头残存的黄色小果渐变褐色,给忍饥挨饿的鸟雀以过冬口粮,直到初春来临万物萌发时才会落下。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昔日无数的梦想、激昂、腥风血雨、奔走呼号,在百余年后,已为陈迹,所谓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便是如此。然而此时此刻,我依然仿佛听到书院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琅琅书声,仿佛听到欧阳俊胸怀忧国忧民,连东江也为之呜咽……
细雨中的萝溪书院,伫立着,仿佛诉说着不屈的图腾。天色已灰暗,周遭灯火通明,我们悄悄地离开,直怕惊醒沉睡中的萝溪。
作者: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鱼灯夜游、低空飞行、“非遗”体验……今年五一假期,河源市文旅市场火力全开,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打造特色多元消费场景,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勾勒出一幅人气旺、市面暖、活力足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