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山水之魂 辞赋之萃—— 读巫资发《龙川赋》有感

近日,我翻阅《河源晚报》,发现巫资发撰的《龙川赋》,于是,我细读了好几遍,越看越想看,越读越想读。《龙川赋》,作者巫资发,将古邑龙川的灿烂历史文化,优美自然风光,丰富人文景观,淳朴客家风情,特色民间文艺,独特风味美食等,根据辞赋艺术手法,全文以四四韵文句式贯之,且不换韵。古韵新风,文辞华美,音韵和谐。说实话,要写好如此一篇高质量的千字文赋,难度是极大,实属罕见。而巫资发能写到这种程度,字字珠玑,惟妙惟肖,令人敬仰,让人叹为观止。

看——

《龙川赋》一开始就讲到“秦朝古县,百越首邑;山川形胜,龙之生地”。他告诉我们,龙川是珠江东水开端,岭南在县第一。且龙川群山似虎,江水若龙,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两千多年前的霍龙,隐居霍山时,汉高祖曾令人请其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龙川者,龙之生地也,龙若离川,莫若赐死。”婉言谢绝,立足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开导乡人,后功成仙去,民众感其恩泽,将此山命名为霍山。

《广州记》云:“本博罗之东乡,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又传,“有龙潭自嶅山分注于川,故名龙川。”

讲至赵佗功绩时,他说:“佗令六载,汉越和辑;陕陇徙民,土著杂居……推广技术,使用铁器;百姓乐业,繁衍生息;姓氏数量,华夏第一;口碑载道,尧天舜日;赵佗兴王,由此肇始。”

是啊,公元前214年,赵佗年仅23岁,被封为首任龙川县令。公元前208年,任南海郡郡尉。他在位其间,采用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为龙川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当时,中原风格的建筑已在龙川大地出现,改变了原始巢居、洞居和住草屋的习惯。生产方式也从以狩猎、采摘为主向种养转变,在东江上游出现了一个个农耕田园村落。《粤记》说:“广东之文始尉佗。”于是,龙川,成了岭南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辉煌的开端,因而,龙川就凸现在南中国的一部文明史上。同样,也就凸现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

为彰其绩,龙川人民为其建庙奉祀。并将庙宇建在县衙大门右侧,这可见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赵佗受到崇拜,不仅彰显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力,而且也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好好地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让赵佗精神继续为龙川人民造福,推动龙川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人文龙川,中央苏区;文化营救,中外名驰;景点其布,无穷魅力;杂技木偶,列入非遗;八宝鱼生,壮阳健脾;一方热土,群贤毕至;幸福新城,无限生机。”龙川,不仅是岭南文化发祥地,同样,在土地革命时期,龙川是中央苏区的南部屏障。由此,龙川成为中央最早确认的广东几个苏区县之一。由于老隆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春至9月,从香港护送来经老隆并转移到韶关的文化界名人、爱国民主人士及家眷共有300多人。这对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龙川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风光秀丽,山水奇特,魅力无穷。名山,名水,名城……

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龙川民间文艺蜚声内外,舞狮打马灯,人们喜闻又乐见。杂技木偶,依然熠熠生辉。

龙川八宝鱼生,美味可口,功效神奇,回味无穷,深受游客青睐。幸福新城,位于老隆江北,是新规划的高质量发展新城。这里,依山傍水,气势恢宏,交通便利,前景无限。古邑龙川,幸福新城,一方热土,群贤毕至。

龙川,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他在讲到广东七大名山之一,国家4A级旅游区霍山时说:“神奇霍山,海底崛起;千岩竞秀,形态各异……涌碧溢翠,烟霞缥移;凌顶远眺,茫无涯际;云低雾霭,岭似象弛;豆细峰尖,有如米聚;万树生烟,千山吞日。”

在提到枫树坝时,他说:“枫树坝:群山连绵,江河蜿蜒;烟波浩渺,一碧千里……粤港水缸,人间瑶池;禁江带水,高山仰止。

谈到九龙潭时,他说:“群山起舞,苍翠欲滴;古藤横空,遮天蔽日;瀑布成群,撞石而起;雾气腾空,彩虹壮丽;数量之多,水流之急;落差之大,形声一体……胜景天开,南粤享誉。”

说到嶅山溪谷时,他说:“龙川古八景,嶅山占其二。龙潭注于川,县名因此起;云涌峰浮,风光旖旎;嶅山溪谷,万壑流逝;山高气清,谷幽绮媚;林中织锦,稀罕景致;珠联玉串,逶迤百里。”

论及七目嶂时,他说:“七目嶂高,粤东数一;峰凌碧霄,云海千里;极目七县,一览无遗;万山隐隐,景色迷离;溪流稠密,众多泳池;绿色明珠,天地灵气;物种宝库,连城价值;怪石遍布,形状特异;苏轼见之,即兴赋诗。”

陈述少数民族时,他说:“畲乡甘陂,村落盘地;牌坊高耸,气派第一;双龙伏顶,欲腾飞去;新旧民宅,错落有致……风情万种,回肠荡气。

在介绍历史文化名村下塔时,他说:“科第名家,进士故里;仙塔临江,文气飘逸;村两进士,沸腾通邑;秀才名村,循州满誉;底蕴深厚,皇上有旨;巫大宗祠,状元真迹;十赞下塔,士俊亲题;韩江似带,田畴锦织;山水奇特,景色清丽;读书为本,人文秀区。”

看,他写得是多么的精妙对仗,是多么的精美绝伦,是多么的精彩峭拔;真是玉振金声,让人目爽口洽,令人拍案叫绝。

《龙川赋》,不失为一篇罕见的辞赋。他全面而高度地概括和讴歌了龙川的历史人文,地理地貌,民风民族,山山水水,方方面面。

山川形胜,必有俊彦。江山代有才人出,不信今时逊古贤。《龙川赋》,视野开阔,亘贯古今,是龙川山水之魂,辞赋之翠。

《龙川赋》,记述了龙川数千年岁月的沧桑,写下了龙川过去的历史和文明发展历程,凝聚着龙川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它犹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连绵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它承载着古邑龙川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依靠这篇赋,人们就可完全肯定龙川是岭南文化发祥地,是实至名归的中央苏区县。

《龙川赋》,既情景交融,情韵深长,而又气势澎湃雄放,想象瑰丽奇特,风格雄奇飘逸,具有雄劲刚健的时代特征。

作者巫资发,善于修辞赋,比喻奇妙,生动贴切,将古邑龙川的灿烂历史文化,秀丽风光和名山、名水、名人、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令人眼前一亮,让人敬意油生。

莫嫌龙川山区县,自有秀色惹人醉。龙川,古老而年轻,它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它荡漾着人类童年般的天真、青年般的活力和老年般的沧桑,这方热土始终氤氲着令人荡气回肠的苍茫。

无怪乎原省政府参事、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高度评价说:“巫资发是百科全书,是活辞典,是广东一宝。”

巫资发,不仅属于龙川,而且也属于河源,属于广东,属于中国。

作者:吴良生






上一篇:我的月光
下一篇:我的支教回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