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父亲的木夯锤

父亲年轻时,是一个夯墙师傅,手艺出众。五里八乡的村民修建那种干打垒结构的房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请他前去坐镇主持。

父亲夯墙用的家什叫木夯锤,是用老榆木做的,由圆柱形的夯体和握柄构成,木质紧密,像是把所有的力气都拧在了里头。年深日久,汗水和掌心的温度把它浸染成深褐色,表面光滑得像是用砂纸打磨过一样。木夯锤笨重、沉实,重约几十斤,一般人根本抡不起来,这个却难不倒父亲。那时候的他有着使不完的力气,抡起木夯锤来,虎虎生风。

这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和工友们上工了。吃过早饭,主人家点燃一挂鞭炮,并递给他和工友们每人一个红包,就算正式开工了,仪式感满满的。房屋的地基早已挖好,瓦匠业已砌好一道石墙,只等父亲把夯墙的夹板支起来。新翻的黄土潮乎乎的,带着泥土特有的腥气,被工友倾倒进夹板中间。他站在夹板一边,吸完一支烟后,双手紧握木夯锤,“起——”父亲一声吆喝,手中的木夯锤高高扬起。“嗨——哟!”声音从他的胸腔里迸发出来,沉甸甸的,号子声在晨雾中传得很远,惊起了树上的麻雀。木夯锤应声敲击在黄土上,“咚咚”的一声声闷响,黄土在重击下猛地收缩,变得结实起来。一锤,又一锤,父亲的手臂有节奏地起落,背上的肌肉随着动作起伏,身上冒出来的汗水顺着脊沟流下,在粗布衫上洇开深色的印记。

父亲夯墙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就是夯完一圈土墙后,必须要等上十天半个月,等土墙干燥后,才开始在土墙上夯第二圈土墙。记得有家主人家请他夯完第一圈土墙后,没过几天,就心急火燎地跑到家里来请父亲去夯墙。“这活儿急不得。”正在休息的父亲悠闲地喝着富硒茶,说,“一般土墙夯完后,至少得等它风干后才牢固,现在急忙地夯墙,怕它垮塌。”主人家根本不听父亲劝告,偷偷回家另外请了一个夯墙师傅,哪知没几天,土墙真的倒了。

从此之后,父亲的声名传遍乡里。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给村西头谢家夯墙的事。那时正是三伏天,日头毒得很。父亲歇息时,让一个年轻徒弟夯几下,他却热得受不住,在一处墙角少夯了几遍。父亲巡检时,用脚在墙基上踩了踩,又蹲下身,用手指细细地摸过。“重来。”他站起身,语气不容置疑。那徒弟嘟囔着:“就差几锤,能差到哪儿去……”

父亲没说话,径直抡起那把木夯锤,对准那处软塌塌的地方,一锤一锤地夯起来。每一锤都结结实实,像是要把所有的力气都夯进去。他夯得那样专注,连额上的汗珠滚进眼里都顾不上擦。几百多锤后,父亲停下来,用手按了按新夯的土面,这才直起腰。“土墙屋是给人住的,”他看着那徒弟,语重心长地说,“干我们这一行,吃的是良心饭,不能偷奸耍滑,哪怕是只差一锤,我的心里都不踏实。”

谢家的房子盖好后第三年,邻村遭了冰雹灾害,不少新盖的房屋都塌了。唯独谢家那几间土坯房,纹丝不动。谢家老汉逢人就说:“多亏请了刘师傅!他夯的墙就是结实。”

后来父亲改行做了木匠,不再抡木夯锤了。村里盖新房也都改用土砖和水泥钢筋,再也用不着夯土墙,那副木夯锤就立在老屋的墙角,成为一件老物件。有人嘲讽父亲的为人,就像那副木夯锤一样厚实,不懂得取巧、变通,他只笑笑:“本分本分,总归有一份。”正因为这样,父亲赢得不少主人家的信任,一年四季有做不完的木工活。

进入老年的父亲不再干活了,却仍舍不得丢弃木夯锤。有时候,他捧着它,轻轻感叹:“我这辈子,日子就是这么一锤一锤夯过来的。”父亲的手轻轻抚摸留在木夯锤上面的那些印痕,像是抚摸着流逝的岁月。

作者:刘应红






上一篇:母亲的顶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