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乘势而上再登峰
代表们在网上查阅“两会”新闻报道。
今年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持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描绘发展新蓝图
新的目标给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坚定不移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立足“保增长、促需求、优结构、增后劲”,更加注重承接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扶持企业发展,更加注重抓好重大项目,更加注重加强统筹谋划,更加注重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争当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报告同时对今年的工作重点也做了科学具体地安排,“六项重点工作”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落实报告精神,狠抓落实,今年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民生仍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政府工作报告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根本,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为目标。从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促进就业有效增长,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十项惠民工程”和办好“十件实事”等七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今年的“十件实事”在关注民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对社会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致力于解决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生活的实际问题,如儿童福利院的建设,3万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建设530套廉租房,全面解决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住房货币补贴,提高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代表普遍认为,“十件实事”更注重社会的和谐,将“七项工作”落到实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我市被省列为生态发展区,如何做好“生态”这篇文章?报告提出了要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万绿湖直饮水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四个大力”给我市的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森林围城”、“万村绿”两大工程的启动,“生态示范村”、“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的开展将使市区和全市农村的生态环境锦上添花。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生态建设我们不但重保护,同时也在求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了我市生态建设的灵魂。大力推进万绿湖直饮水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优势,走发展绿色经济之路。代表普遍认为,报告科学地处理好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绿色经济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又一出重头戏。
园区建设为主战场 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将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摆在了今年的工作之首,并从着力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着力提高招商选资质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着力扶持企业发展四个“着力”推动我市的园区建设。
报告对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和深河工业园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要加快二期项目竣工投产,加快三期征地和开发建设步伐,启动中远期建设规划,力争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园要加快整合升级,提升档次,发挥效益。其它转移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切实增强接纳能力和竞争力。要把全市各个产业转移园真正打造成做大河源经济蛋糕、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今年政府“六项重点工作”:
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主战场,全力加速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二、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有效需求和发展环境优化;
三、以巩固提高生态环境水平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四、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根本,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五、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核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六、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抓手,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本报记者 廖旭辉 谭兴孚 文/图
上一篇:预算报告大“变脸”
下一篇:言抒民意,齐心协力促和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