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中职教育必须动手术 校校联合,校企联合集团化办学离我们有多远

市技工学校的学生在进行篮球比赛。

建议提案追踪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民革河源市委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议提案。提案分析了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大职教”的办学理念,建议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走集团化办学的路子。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政协委员、民革河源市委主任委员刘伟德,就中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建议进行了更深入地采访。

中职教育必须动手术

      “中职教育必须动手术!”刘伟德认为,中职教育必须动手术至少有五大理由支撑。
      一是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比例严重失调。二是上规模、上档次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偏少。三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设施设备不配套,实训基地与实训设施的构建跟不上办学要求。四是专业建设重复,招生非良性竞争阻碍了职教的发展。五是我市工业化进程的步伐给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革河源市委目前有委员25名,其中一半以上的委员为教育工作者或曾经从事教育工作。民革河源市委关注我市中职教育并非一朝一夕,此前,民革河源市委对我市中职教育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曾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就我市的中职教育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在此次提案前,他们对我市中职教育现状再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就提案进行过两次专题讨论,几易其稿,历时一个月,最终形成了目前的会议提案。
      刘伟德告诉记者,虽然民革河源市委长期关注着我市中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市中职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研究,但他并不认为集团化办学就是我市中职教育的唯一出路,严格地说,我市的中职教育需要用药,但集团化办学不一定就是良方,他们之所以提出集团化办学只是为我市的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一条思路,希望集社会各界人士智慧,共同为我市的中职教育把脉,会诊。

处方虽好药难抓

      记者带着提案采访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科负责人,该负责人在详细了解提案的内容和思路后断言:这是一贴良方。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是良方首先是提案把脉准确。目前,我市的中职教育虽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问题确实存在不少,这些问题有的具有普遍性,还有的则为河源特色。集团化办学是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我省中职教育极力提倡并在不断探索着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但光有良方并不能解决中职教育目前或者未来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治病最终靠药,而目前我市的中职教育缺的正是药。”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我市目前的现状来说,校园建设在全省来说排在首位,但师资、品牌及学校的配套设施却严重滞后,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走校校联合,名校立团的路子,我们缺少名校的品牌,找不到火车头;走校企一体,以校立团的路子,我们缺少企业的支撑。我市工业化进程毕竟起步较晚,目前,要在市内寻找投资中职教育的企业实体并非现实。即使在珠三角发达地区,集团化办学的路子也处在探索之中。早在七八年之前,珠三角地区在省相关部门的倡导下就开始走校企联合的路子,但现状却涛声依旧,唯一的变化也就是学校多了一块牌子而已。其中原由,错综复杂。
      “但中职教育必须改革,不能因为困难我们就停止改革。”该负责人向记者强调。为此,我市的中职教育改革目前没有选择手术,而是选择了调理。比如,社会力量不够,我们增强了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为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我们在招收企业高级技师时主动放低学历门槛。为解决学生实训基地问题,我们积极和企业取得联系,目前已共同建设龙记集团、汇源车行等实训基地。

提高认识是关键

      而记者就提案的建议采访一名某企业的人事主管时,这位不愿透露单位和姓名的人事主管却引出一个深层次的话题,当利益和人才培养摆在了一起,你选择的是利益还是人才培训?
      该人事主管对记者说,一方面,中职学校希望与企业联合,而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的中职学校又在被迫推向社会。如广铁集团,最终也将自己的中职学校推向了社会,他们为何未能实现校企联合?究其原因,利益在作祟。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通过自己的中职学校和技工实践传授培训自己需要的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为企业拥有。而今天,企业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着流失的风险,因此,他们也就不愿在人才的培养上下更多的本钱。
      “利益甚至影响着中职学校的教材。”这位人事主管告诉记者,如今是一个新技术、新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但许多的新技术、新科技为企业所拥有。就是因为利益的关系使这些新技术和新科技不能及时反映到中职学校的教材之中,今天,中职学校的某些专业甚至还在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材。还有中职学校与普高的生源争夺,同样是为了利益。
      “但集团化办学最终可以实现产业化,它不但可产生社会效益,同时也会产生经济效益啊。”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该人事主管坦言:“这就是一个认识问题,学校如此,企业如此,家长也要提高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只要全社会都认识到中职教育的重要性,我相信,目前中职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本报记者 廖旭辉






上一篇:市委学习实践办转发有关通知要求 以学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下一篇:我市将加强党史地方志工作 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